藝想天開 啟迪潛能之旅
http://deankuo.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23.html
圖文版,但因為文章較長所以展覽心得放在最下面。
這是一個相當別開生面的聯展,由策展人羅欣欣統籌,結合多位藝術家,讓家長與小
孩共同進入美術館中。過去進入美術館時,小孩總會被大人勸阻,不可跑鬧、嬉戲,甚至
乾脆就不帶小朋友進來。這個展覽則企圖扭轉一般人的想法,除去博物館所建立的高牆,
試著讓小朋友家長都能共同在美術館/博物館的場域中探險,感受生活中的藝術、開啟多元
智慧,更重要的是,喜歡藝術、喜歡博物館。
整個展場用明亮的綠色和白色為基底,入口特別分成小孩和大人的入口,但進去以後
都是可以透過中間的透明簾幕互相通行的。有趣的是,若按照參觀路線來看,大人的入口
繞一圈剛好會從小孩的入口出來,反之亦然,是個很意思的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
呢。
龍向榮的展區透過各種不同打擊樂器和生活中常見器具的擺設,創造出生活中可能出
現的音樂情境。打擊樂可能是小孩最喜歡的音樂演出形式了,除了制式的各種樂器外,鍋
碗瓢盆都可以成為演奏的工具。藝術家神乎其技地調整每個鍋子、扳手的音階,牆壁上還
有簡譜可以供觀眾使用,整個展廳充滿了小孩所發出的各式聲響,相當有爆發力。
尹泰尉用小朋友經常幻想的王子與公主為基礎,設計了小朋友對成人世界、性別成長
的想像。在半身的服裝後面有梯子,讓小朋友可以換裝後爬上梯子,感受大人的樣貌。不
過有點可惜的是用王子與公主做為大人的想像似乎稍微古板了一些,也許這麼做反而加深
了性別的刻板想像也不一定...(雖然這個展場沒有限制公主與王子角色互換...)
楊禮豪的作品以動物的視野出發,透過視野的轉換,讓小孩可以感受到小動物們的視
覺經驗為何,並藉以讓小孩有設身處地和生命教育的觀念。不過當初沒注意到這個設置可
以從裡面往外看,不知道效果如何?
朱力行的投影作品帶利用影子遊戲讓小孩感受放大的自己,以及身體與影子的關係。
空白的牆面上隨著觀眾的互動也會自動出現許多圖形與黑白動畫,如滑板、腳踏車或是高
樓,讓影子遊戲變得有趣,也讓小孩能透過影子創造更加多元的夢想。
如果可以自己創造一個城市,孩童中心目中的城市會是什麼?林東鵬的作品透過遠方
的城市和近處的積木,讓孩童自行創造對都市的想像:是複雜的道路、密集的房子或是洶
湧的車流呢?在這個作品中,小朋友與家長可以任亦堆砌積木,同時也要和鄰近的伙伴互
相協調,才有可能造出不妨礙他人而又自己喜歡的城市。
林妙玲逆轉了人們對自動販賣機的認知。在消費社會裡,過去要用銅板才能換到商品
,改成必須要用勞力來取得。如果小朋友們想要得到裡面的特殊貼紙,就必須要用下方的
幫浦努力汲水,才能夠換到獎品。藝術家應該是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小朋友們能在這個金
錢至上的社會裡,多少也能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辛勞吧!
馮力仁的作品很可愛。既然有人說生活就像是一部書,那他乾脆就把藝術品變成巨大
的書籍,而且還是小朋友最喜愛的漫畫書。只不過,這次小朋友可以自己決定故事的情節
和結局,在雕刻旁的木版牆面全部都是可以用粉筆隨意塗鴉的,也讓作品成為小孩子與藝
術家的共同創作。
網路的發達讓人們對中文字的認識越來越模糊。方便的中文輸入法,讓人們不用再死
記每個字的筆畫、結構,也讓這個古老的文化逐漸消退中。張瀚謙運用電腦科技,只要讓
觀眾寫下八個筆畫放進箱子內,透過電腦判讀,就會變成一篇含有這八個筆畫的文章或詩
詞。透過科技,不僅可能會讓文化消失,也可能讓文化復興,這也是這件作品值得玩味的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