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昔日較少吃牛肉,直到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中國各省飲食文化隨之進到臺灣,而眷
村的外省麵食,經過時代變遷和人口外移,逐漸推廣到全臺各地,甚至隨著各地口味偏好
,發展出不同的湯頭或烹調手法。尤其是牛肉麵,湯鮮味濃、肉嫩化口,逐漸融入臺灣庶
民生活,不分省籍,成為臺灣常見的美食。
關於牛肉麵,一般而言,臺灣北部派別眾多,跳脫原有的紅燒或清燉口味,增加蔬果番茄
或麻辣湯頭;南部牛肉麵則湯頭略甜,香料調味堅持傳統,以多種中藥材來製作;至於中
部,融合南北特色,加上現代人講求清淡,不少店家推出養生蔬食牛肉麵,頗受消費者青
睞。
主角牛肉最常見的有牛腱、牛腩和牛肋條,以牛腱最受喜愛,雖然價位較高,切開後美麗
的油脂分布均勻,雖瘦卻嫩;牛腩也就是俗稱的「半筋半肉」、腹腩肉部位,兩片白筋中
間夾上一層瘦肉,口感鮮嫩,甚至入口即化。至於牛肋條即胸腔肉,肉層較厚,中間帶筋
,喜歡有口感的消費者較能接受。
市面上常見的牛肉,目前以澳洲進口為最大宗,美國牛和臺灣牛量較少。反映在價格上,
又以臺灣牛肉的量最少、價格也最高。
麵條方面,大致分細麵和粗麵,亦有將粗麵改成刀削麵者。刀削麵條嚼勁十足、富彈性,
普遍較受年輕人喜愛。
牛肉麵湯頭,通常分紅燒和清燉兩種,另外還有麻辣與蔬果湯頭,不管哪一種,幾乎都會
加上中藥包,內含八角、桂皮、小茴香、草果、花椒、丁香、甘草等,少者五種,多則達
十多種藥材。高湯用牛大骨來製作,大鍋開水煮滾後,將燙好的牛大骨和中藥包、蔥、薑
、蔬果等放入,之後轉成小火慢熬,再將大骨取出,以瀝網將剩餘的肉渣和其他雜質瀝掉
。這比起直接加水加滷包來熬湯,更能呈現層次,當然也更濃郁好喝。
此外,不管是哪一家牛肉麵店都會自製泡菜、酸菜,可以說是牛肉麵的最佳拍檔。
臺北市政府曾舉辦牛肉麵節,轟動一時,全國矚目。只是幾年下來,露出疲態,失去新鮮
感,此一活動已經停辦。但好吃的牛肉麵真金不怕火煉,依然留在消費者各自的美食地圖
中。
臺北市永康街商圈的「永康牛肉麵」名氣大,生意鼎盛,吸引許多本地及外國觀光客前來
,唯其牛肉口感水準不一,消費者要靠點運氣。倒是在三重名源街「一里香」,常可吃到
甘鮮美味的本地牛肉,殊為不易;當然一分錢一分貨,牛肉麵小碗200元,直追臺北市知
名商圈消費水準了。
大大心目中第一名的牛肉麵是哪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