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
筆者認為綠角的的做法 明顯不符合最原始的投資組合理論
簡單來說
在報酬率期望值 跟標準差的二維座標平面上存在一個最佳的投資組合
(先不假設這個切點投資組合長怎樣)
切點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會支配其他任何的投資組合(在期望值標準差的平面上)
因此 理性的投資人都應該持有這個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假如世界上每個投資人 都持有一樣的投資組合(的某一種槓桿)
這個投資組合就會是所有資產的市值加權 也就是市場投資組合
這就是市值加權的來源 不用市值加權 站在原始的投資組合理論前
就是加入主觀意見的主觀選股 不是真正最嚴格的被動投資
例如:為了分散風險 不想集中在美國 做簡單平均 而不是市值加權
好 那問題來了
假如我用市值加權的投資組合:定存=9:1
是不是會比簡單平均的投資組合更好呢?
理論上是會的 想要更好的風險趨避 應該調整市值加權投資組合的槓桿
而不是調整投資組合本身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 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問題
例如:
假如以台幣資產為例 因為小額資金的定存利率太高了
所以投資組合裡 應該把給機構投資人買的台債去掉 用定存取代
例如:
假如後半輩子 要一直生活在台灣
則匯率風險似乎無法簡單的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