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用IB融資算是良性的負債嗎?

作者: daze (一期一會)   2021-10-16 20:36:48
※ 引述《tomap41017 (QQ)》之銘言:
: 不太確定良性的負債是不是一個好詞語,這裡指的是利用如 IB 融資現行利率 1.5% 這種
: 對比信用卡循環利息之類的 15% 這樣(歡迎版友指教更精確的詞語)。
IB的融資當然是優於信用卡循環利息,但主要是信用卡循環利息條件太差
細數 IB 的融資條件:
1.美元/歐元/日圓...債務 (非台幣債務)
2.浮動利率
3.callable
4.足額的優質擔保品
(以擔保品來說,在隨時可以強迫平倉的條件下,股票是遠遠優於房地產的。
股票隨時有報價,且T+2就會入賬了,房地產法拍個一、兩年也不足為奇。)
基本上,IB都是佔優勢的一方
IB給的利率是 Benchmark Rate + 1.5%/1.0%/0.67%(0.5%),就還算馬馬虎虎
只是其他家給得太差,但其他家通常會給一點時間補錢,也是擔了風險
以同樣的條件1~4來說
買 E-micro S&P 500 期貨
隱含利率大約是Risk Free Rate + 0.5%
加上每年10bp 左右的換倉成本
當然,E-micro S&P 500 最大的限制,就是只能提供 S&P 500曝險
如果你的目標曝險跟S&P 500格格不入 (比如想開200%槓桿並投入 100% SCV)
E-micro S&P 500 期貨就很難用
也還有其他期貨可考慮 (MSCI World、MSCI Emerging、STOXX 50、STOXX 600...)
但某些產品的隱含利率可能就會到 RFR + 0.7%、0.8%
換倉成本也可能會高一截
(想買 200% SCV的人,可能還是沒有產品可用)
至於LEAPS call,雖然隱含利率比 IB 融資利率高
但有幾點不同
1. 固定利率
2. non-callable
3. downside protection
至於這幾點是不是值得付出更高利率,可自行考量
或者借台幣信貸
1.台幣債務 (與台灣人的薪資收入同貨幣的債務)
2.浮動利率 (通常是 benchmark to 台銀/郵局定存利率)
3.無擔保品
4.non-callable
或者借台幣房貸
還有些其他玩法,比如box spread
但要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否則弄炸了可能會很慘
: 我想問的是,
: 「該怎麼判斷我是不是要承擔這個風險換取這個報酬呢?」
: 又好奇已經實施此操作的版友怎麼看?你們會抓多少負債比呢?謝謝
使用槓桿投資的觀點,姑且舉出幾種供參考:
1. Lifecycle investing
2. Buy、Borrow、Die
3. mean–variance optimization for asset allocation
1.Lifecycle investing
目的是將未來收入資本化,提前投入市場以降低 Sequence of return risks
未來收入很穩定的人可以考慮
2. Buy、Borrow、Die
主要是稅務考量,對某些國家的人來說
與其賣出實現資本利得被課稅,不如用借的,死掉之後繼承者可重設成本
以台灣的稅制,一般散戶應該用不到
3. mean–variance optimization for asset allocation
以 mean-variance optimization 觀點
如果Risk aversion很低/Estimated return很高/Estimated variance很低
可能會得出應該持有超過100%的風險資產的解
不過,股市除了有return跟variance
通常還有negative skewness跟positive excess kurtosis
即使從 mean–variance 得出應持有超過100%風險資產的解
考慮到一般的人對skewness跟kurtosis的偏好,槓桿拿好拿滿未必是最佳解
======
我自己是採取 Lifecycle investing 觀點
主要用期貨拿槓桿
槓桿上限抓在不超過200%,主要考量是實務上的可行性
我自己估計的 mean–variance optimization 的解小於 100%
當人力資本逐漸轉為金融資本
我的風險資產曝險會逐漸小於100%
作者: muzhu (muzhu muzhu ya裡QQ)   2021-10-16 21:00:00
D大有研究台灣期交所的標普500期貨嗎,目前觀察跟mes報價差不多而且用台幣結算
作者: Latte7 (nonono)   2021-10-16 21:08:00
推 請教 E-micro S&P500的部分 提到的Risk Free rate指的哪種利率 我認知的無風險利率是美國十年債
作者: ast2 (doolittle)   2021-10-16 21:11:00
Risk Free rate別懷疑 就是美國10年公債期末考算得不要不要的
作者: Latte7 (nonono)   2021-10-16 21:16:00
另外想請教DAZE大對槓桿型ETF有何見解
作者: yu830913 (宇)   2021-10-16 21:32:00
比較好奇leap call到底要怎麼操作,是剛好設定delta=1嗎?
作者: cchaha (挖搭戲挖嘻嘻哈哈)   2021-10-16 21:36:00
yu,一般是抓delta 1,用持有比例決定槓桿倍數
作者: yay0909 (椰林)   2021-10-16 22:06:00
buy borrow die,是我近期體悟到最重要的觀念之一,以美國來說,收入/資產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需要用錢就直接融資提現,融資利息還可以抵capital gain,大量減少交易次數/摩擦成本,IB的VTI maintenance margin不到10%,只要槓桿比例控制好,就算市場經歷60-70%史詩等級崩盤也沒問題
作者: yu830913 (宇)   2021-10-16 22:29:00
買指數用IB開1.5倍槓桿應該也算很安全吧
作者: Idiopathic (最常見的疾病原因)   2021-10-16 22:30:00
不過如果是RFR+0.5% 感覺沒有IB融資利率好?
作者: Latte7 (nonono)   2021-10-16 22:37:00
如果daze大出書應該會很棒,期待
作者: popolili (joyjoy)   2021-10-17 01:02:00
謝謝分享
作者: Idiopathic (最常見的疾病原因)   2021-10-17 01:43:00
請教如果算入標普500的股利 會對選擇有影響嗎?約1.7%
作者: yay0909 (椰林)   2021-10-17 02:28:00
buy borrow die策略如果資產是100% security的話,用4% withdraw rate的確會有點玩不動,但是我有一半資產在房地產,每年現金流在6-8%,這樣IB帳戶只需要融資提現1-2%就夠生活費,利息用dividends付還有剩
作者: stlinman   2021-10-17 08:54:00
作者: otps (paranoid)   2021-10-17 10:14:00
作者: Idiopathic (最常見的疾病原因)   2021-10-17 11:08:00
感謝daze大 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21-10-17 11:21:00
daze大
作者: brianzzy (BK)   2021-10-17 15:05:00
推daze
作者: moonls (mulder)   2021-10-17 22:12:00
感謝分享 推好文
作者: lplptttt (James)   2021-10-17 22:44:00
推詳細分享
作者: yna76 (my belief)   2021-10-18 10:33:00
好文,推
作者: Idiopathic (最常見的疾病原因)   2021-10-18 21:51:00
請教為何芝交所的mini標普保證金11500 IB的要16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