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古中學程暑期密集課程】 歡迎協助推廣!

作者: promulgate (glean)   2016-06-28 21:58:13
【2016年古中學程暑期密集課程】 歡迎協助推廣!
歡迎查詢,報名,修課!
今年暑假古中學程藉由學程召集人輔仁大學英文系劉雪珍副教授開設的「西洋中世紀研究
導論」課程(中文授課) 帶領學員理解西洋中古時代的生活!
中世紀人們吃什麼?
從古時起,麵包已是歐洲的主食,麵條、麥片亦常見於民間;常用調味料有濃酸果汁、
酒和醋,伴以白糖和蜜糖,令當時的菜式偏向酸甜。一如不少古文明,肉類同樣是富人之
食,而以豬肉和雞肉最常見,牛因為有農業價值而較少入饌。當時的歐洲人亦喜好杏仁茶
,在四旬節更會用來代替動物奶。
雖然外界往往視歐洲為一個文化單元,但它幅員廣闊,而且古時交通不便和保鮮方法不
周,各地會因應不同就近的特產而發展出不同的飲品習慣。
中世紀鼓吹一天吃兩餐。第一餐的進食在拉丁文中稱為disiunare,解作「打破齋戒」,
一般在中午舉行,是為一天的主餐。另一餐在晚上進食,餐量較少,在法文中叫作
souper,亦即英語supper的本字,漢語如今一般譯成晚餐或夜宵,但當時主要是指晚餐

當時歐洲教會主張深宵齋戒,認為起床後不應過早吃飯,以免過早打破深宵禁食的規定
,不少神職人員和有教養的貴族都會遵從這規定,把起床後第一餐叫成ieiunium。後來古
法語採用原拉丁語的動詞形態dis-ieiunare來造語,轉成了déjeuner,。
英語世界認為disiunare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因為由它衍生的dinner一字應解作晚餐;
英國人再按照「打破齋戒」(to break fast)的意思,併湊出早餐breakfast一字,解作
早餐。
法語世界則認為disiunare是在中午進食,由它衍生的déjeuner一詞自然解作「午餐」
,而早餐就叫成petit déjeuner,直譯是「打破齋戒前的小餐」。
想知道更多? 來修習「西洋中世紀研究導論」!
歡迎至本學程網站瀏覽各門課程大綱: https://goo.gl/rVROn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