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振弘
2005年6月 Cheers雜誌
從去年2月開始,陳瑞麟的團隊先囊括研華基金會TIC100科技創新事業大賽中所有團體
與個人獎項;3月,拿下工業銀行WEWIN科技創新事業大賽第3名;5月,取得青輔會APEC青
少年創業大賽第1名;10月,更一鳴驚人地在新加坡大學舉辦的Global Startup@Singapore
中排名全球第6名(前5名依序為史丹福、柏克萊、芝加哥、哈佛、新加坡大學);12月,
陳瑞麟個人再以高分獲選為半導體菁英種子,並受邀到美國矽谷參訪。「他不會刻意搶鋒
頭,卻會讓人知道是一個人才,」擔任半導體種子營評分員的台灣應用材料公共關係經理
譚鳳珠觀察陳瑞麟從競賽到矽谷參訪,給出上述的評語。其實,陳瑞麟早就知道在這些企
業面前,他該怎麼表現。
先搞清楚將如何被觀察
以參加半導體種子營為例。當陳瑞麟獲知自己通過初審,並將參加兩週後的決賽,他知
道決賽不是從營隊報到當天才開始,未來兩週才是左右自己能不能勝出的關鍵。在仔細研
究活動流程後,陳瑞麟主動打電話給主辦單位,詢問該營隊活動的評分方式與評分標準。
首先,他獲知主辦單位將安排數場演講,而且上課表現以及提出問題的切合度將會列入評
分。因此,陳瑞麟先上網了解講者的背景以及蒐集與演講主題相關的時事,並寫下當天想
要提問的問題,「事先準備有必要,因為不見得每次的臨場表現都會很好。」
儘管決賽當天陳瑞麟的座位被安排在很後面,而沒有機會提問,但是當所有人與講者一
起用餐時,陳瑞麟適當地在談話冷場的空檔,提出先前準備的問題,這個舉動除了讓場面
熱絡,也讓評分員對他適切的表現印象深刻。「許多人會為了強出頭而提問題,讓人覺得
很功利,」決賽評分員之一的台灣應用材料營運中心行銷專案經理張慶璋提到,能夠經過
初審的人都很優秀,因此決賽中觀察的會是個人特質,例如會不會尊重其他成員、願不願
意專心聽別人講話等。
從文件中,分析企業要什麼
其次,陳瑞麟獲知決賽中配分最多的是團體競賽。於是,他仔細研究營隊的議程,「其
實可以從中看出企業想要找哪樣的人,」陳瑞麟說。看到營隊課程從技術、產業,到人文
面都有,陳瑞麟確定這不是一場考驗專業技術的競賽。於是,決賽當天在決定考題時,陳
瑞麟就建議小組應該選擇可以發揮創意的主題。陳瑞麟提到,校園競賽常在前1天晚上才
公布隔天考題,目的是想考驗學生能否在極短時間內抓住題目精神,如果沒有事前花時間
從活動文件中釐清企業到底在想什麼,很容易就離題得很誇張,「因為競賽當天的時間壓
力會大到讓你無法冷靜思考。」另外,陳瑞麟還事先詢問決賽中每一個活動的正式程度以
及應該配合的穿著。「這類的詢問沒什麼不好,代表學生重視這樣的活動,以及認真做事
的特質,」擔任評分員的譚鳳珠提到,適當的穿著的確也是觀察的項目。
學習站在對的位置
陳瑞麟提到,所有的競賽幾乎都會特別重視團隊合作,但這卻是最難。他以選組長為例
。儘管多數比賽結果都顯示團隊的領導者比較會受到重視,也通常會勝出,於是很多人會
搶當領導者或發言者,但事實上不是每個人的特質都適合,「像我的個性比較強勢,缺乏
領導者該有的包容力,所以就不會搶當領導者,」陳瑞麟提到,團隊在最佳的組合下,才
能發揮最好的表現,對自己也才是最好,「我可以透過別的途徑去表現自己。」 張慶璋
提到:「我們除了會觀察有聲音的人,也會去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沒有聲音,或許他是努力
在做支援的工作,有聲音跟表現不見得是正向的關係。」經過幾次競賽,陳瑞麟與其他勝
出的學生聊天時才發現,原來能夠獲選的人都是在事前先做好準備,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去
展現自己的能力,「參加比賽,應該要學會適當地去操作。」
校園競賽小密技:
1.帶著自己印製的名片去參加比賽,透過與人交換名片加深印象。
2.主動打電話詢問主辦單位競賽的評分方式、標準以及穿著。
3.仔細研究競賽宗旨與活動內容,了解企業辦活動的目的,以及要找哪樣的人。
4.事前準備活動時要發問的問題。記住,不要強出頭的提問。
5.分組時,把自己擺在適合的位置,不一定要搶當組長或發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