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主動型基金 與 ETF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2 19:47:20
先講關於標題,
我前面寫過,ETF是一種「交易形式」的基金,其實和主動型 被動型沒有必然的
關係。
開放型基金也可以是被動追蹤指數,ETF也可以是主動操作或使用主動策略指數。
然後開放主動型基金雖然費用率平均較ETF高,但個別其實不一定,
比如現在美國的國內開放型基金
平均總費用率(不是只看經理費、保管費)已經降到很低,
跟0050差不多了(大概0.45%左右) 然後在台灣和美國都有一堆高費用率1%以上
的ETF,所以並沒有一定。
所以後面有必要時會把這三項因素(交易方式、主動被動、費用率)分開討論。
※ 引述《pupuliao (pupu)》之銘言:
: 標題: [心得] 關於主動型基金 與 ETF
: 時間: Wed Aug 31 23:38:23 2022
:
: 首先聲明
: 我只有購買 台股 ETF 以及在台灣有上市的 基金
: 那些要透過複委託 或是 海外券商購買的 美股ETF 我沒買過
:
: 我說的東西 主要是我的感受與經驗,當然想要拿數據打我臉的我也沒意見
:
: 我的投資方式很簡單,買入>感受+研究> 最後決定加碼/退出/持有...
:
: 別人說什麼方法啥的不重要,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
:
: 當然最適合 不一定是最佳解,但不適合的方法你會過得很痛苦
:
適合很重要沒錯。但適合也有各種合理的依據,不是說適合就是適合,
然後如果你選基金的方法只適合你自己,那對別人可能就不適合,
這樣參考的價值就會下降,因此還是會希望盡量找出一些原則
幫助大家找出真的適合自己的方式。
這裡分析一下所謂「適合」的基金可能分幾種面向:
1、符合投資人的主觀喜好:
這部分就沒有標準,喜歡什麼可以很主觀,但我想大部分的人買基金
目的是賺錢,不只是要樂趣而已,所以不會只有這點而已,當然
如果有人真的買基金是純粹好玩,那就選喜歡的就好,不用再思考別的
這篇看到這就好。
如果不是,考量自己的喜好是可以,但可以先了解喜好而產生的選擇
會不會對財務上有不利影響,是否願意交換承擔它們。
2、符合投資人的財務心理需求:
例如個人達成理財目標所需要的預期報酬,投資時間和投資心理上
可以承受的風險,都會影響適合的基金。
不過很多時候基金是可以搭配的
所以雖然單押某基金風險太大,但如果用配置方式,搭配
其他低風險基金或調整投入部位大小,整體可能就會變成適合。
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是在選基金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
投資預定時間,風險承受度,然後去了解各基金所持有資產的
合理預期報酬 與 風險大小。確認整體配置符合自身需求。
3、符合投資人的投資看法:
例如這個投資人有足夠的理由,看好XX國股市在特定期間會上漲,那買入這
個股市的基金(開放型或是ETF都可以)就符合投資人看法。
又或者對於某經理人的操作手法很了解,並認同經理人(團隊)的操作能力手法。
那買這支基金就很合適。
如果沒有特定投資看法,就買全球股市、債券的開放基金或ETF
不帶過多選擇,會是比較合適的作法。
4、符合投資人的投資行為:
例如有人覺得買賣開放型基金簡便,有人覺得買ETF隨時能在股市買賣更好,
就可能適合不同的形式的基金,不過現在其實ETF很多都能不用自己下單,
定期定額,類似開放型基金的買進方法了,所以也不是差異這麼大。
另外當然如果你的投資策略是短線進出(雖然個人並不建議這樣作)
,可能就要考量手續費用(這點要看管道)
,以及是否需要更及時反映市場的進出價格(這點ETF就較好)
: 所以我只是寫一點我的經驗分享
:
: 因為我都是實際丟下去錢去感受,所以持有的基金ETF有很多
:
: 個人偏好單筆投資,除了好想退之外 沒有其他固定買入的標的
:
:
: 2.經理費 保管費 總費用率? 那很重要 ,但不是絕對
:
: 每一檔基金/ETF的公開說明書都有過去幾年的費用率,可以翻出來看看
: 我會把費用率當作一個參考依據,但並不會是絕對的
:
: 畢竟 一年收益2~3%的基金 1~1.5%的經理費很貴
: 但一年10~20% 就還好
:
: 基本上 類似標的的基金/ETF都會有個大概行情,覺得太貴就刪除
: 我目前 超過2% 經理費的都直接砍了
關於費用率後面一起探討。
:
: 3.ETF表現一定比 基金好
這個標題就是假議題,根本不會有人說 每支ETF都會表現比每支
主動基金好這本來就是不一定。
但不一定表現好,不代表在選擇的時候沒有合理
的方式來判斷。
:
: 美國 市場我不確定,但台灣這種相對不成熟的市場,基金還是很吃香的
: 這幾年很多熱門飆股,0050 都幾乎沒持有,等持有了都已經到了末段要跌了XD
:
: 拿我手上持有的兩檔台股基金跟0050比較
:
: https://i.imgur.com/VheAeng.png
:
: 群益馬拉松 大致打平0050
: 野村優質 基本幹翻0050
:
: 至於新手怎麼選....我不知道
: 我基本上也是用monyDJ 提供的工具,拿三四檔基金去比較
: 效果有好有壞就是了XD
: 選錯就認錯退出,選對就加碼這樣
:
所以意思就是沒有具體的選基金方式?直接試誤這樣?
所謂選錯退出 選對加碼 會比不變動結果好嗎?
還是也可能追高殺低?
:
: 3.債券型基金 與 債券型ETF 這是一個問題
: 台股的債券型ETF基本上都是特定主題
: 例如 美國國債/投資級債/特定產業投資級債 等等,也都有短中長期可供選擇
: 經理費 大多在0.15~0.35之間
台灣的債券ETF因為是幫壽險業量身打造,所以比起那些台灣上市的海外股票ETF
在費用和追蹤能力好得多,所以要用也是還可以。只是還是略
不如海外費用率更低,追蹤績效更好的債券etf。
: 對於我這種 沒能力 也不想買海外ETF的人來說是個不錯選擇
: 不用考慮美金匯率/低消 等等問題
: 甚至不需要扣證交稅 一張3~4萬就可以持有
複委託買進海外ETF,比起選基金什麼的 簡單得多。
現在複委託很多都沒低消了,不用3-4萬,一次100美元就可以買了。
然後美元債券的ETF就算是台幣計價,一樣有匯率問題。
只是等於買進的同時買進外幣而已。
:
: 不過要投資的人 建議找 交易量較大的ETF,不然你會有不好脫手問題
: 有些債券ETF 交易量少到只有 中午 官方進場買賣100張XD
:
:
: 接下來說債券型基金的心得
:
: 債券型基金 我認為最令大家詬病的問題就是那1.5%左右的經理費了
: 因為債券型基金的收益沒有股票型高,在單純想要領利息的的思想下
: 過高的經理費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
: 是得這是我當初的想法
: 但我剛好 基金 ETF我都有2~3檔,這兩三年來的心得是 不一定
:
: 債券價格上漲的時候ETF 會上漲得比較快,但是下跌速度也快很多
: 基金相對來說穩定許多
:
: 我拿我持有的兩檔基金 跟台股比較熱門的幾檔ETF 比較
:
: https://i.imgur.com/aP1labG.png
:
: 我是選日還原,應該有把ETF配息的狀況給復原了,因為基金部分我是累積的
:
: 過去幾年 我看過債券ETF 一天上漲1~3%,瘋狂時5%也有
: 當然下跌時也沒再跟你客氣,當然 核心邏輯 年份越長的債券 波動就越大
:
: 圖片中可以看到 有些時候基金甚至可以勝過ETF
: 長時間來看也是贏的
: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在是下跌期的關係
:
:
: 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 主動型基金 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避險,這大概也是上漲也比較慢的
: 原因
:
這部分之前也討論過了,如果你拿類似內容的基金比當然有它的意義在,不過
你那兩支基金, 一支是全球各國投資級債券, 一支是全球債券包括高收益債,
跟那幾支ETF的指數範圍(集中在單一國家或單一債券種類) 都不一樣。
光是這樣比的結果,沒辦法確認主動操作是否帶來超越費用率的報酬。
我實際去拿範圍更大的美元計價全球投資級債ETF再扣掉匯率因素
來比較,在這個期間 復華全球債券基金 確實有明顯贏
相對應ETF沒問題。 另外那支比較難找對應的比較不確定。
: 當然這兩者誰好誰壞很很難說,至少這幾年的經驗給我來看 債券型基金 表現並不差
: 拿來當作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沒有問題
:
:
:
: 最後我的感想是
: ETF 是一種很方便的工具
: 只要選對標(指數)的就好,不用擔心經理人的好壞,看你要0050 或是全球型啥的大盤ETF
: 還是要特定產業/國家的 ETF都可以,至少不會有大錯,但也不太會暴衝
:
: 基金則是一個 表現很兩極的工具,表現好的很好,表現差的該死
: 個人建議規模太小的就別選了,相同標的,請找規模大/表現好的XD
: ETF 的低持有成本很多人都知道
: 你要分享給問基金的人也OK
: 但那只是較低持有成本但不是整體的好壞
: 真的有興趣
: 我建議 把好好退休那幾檔基金 跟 那幾檔大型ETF 做個詳細比較
: 這樣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
: 台灣基金高經理費的問題也有再慢慢改善
: 有1%以下的,也有好想退 好好退休這種打折的
: 都有在改善
:
: 不要說來說去 都是低費用率好 然後長期持有ETF穩贏這種論調
:
先講一下什麼是合理的投資選擇,「投資」就必然有風險,也
必然有不確定運氣的成分,所以在有諸多因素影響的情況之下,
沒有什麼100%哪支基金一定會贏這種事,如果哪個人推指數ETF
說是穩贏,那當然是亂說。
你上面講的個人經驗個別案例,其實就只是證明ETF不是100%穩贏
這個大家已經是共識的事。
但「不是穩贏」之後呢? 這樣就能否定推薦低費用指數ETF的看法嗎?
當然是要進一步探討,是除了前面講到的四項「適合」之外,
各項因素如何績效勝率?如何影響期望值?
如何影響預期CP值(報酬/風險)? 跟其他因素相比較又有什麼相關
或不同?
以下主要從三個因素:
一、成本(費用率):
為什麼講喜歡費用率(每年的基金內扣費用),因為:
1、它是一個被證明有效影響未來績效的因素(有效不代表必然贏)
它不是靠什麼個人經驗、個別例子,而是有大量的統計來證明,
平均而言,費用率高的基金績效就是比較差,費用率低的基金績效比較好
這點不管是主動基金、被動基金(ETF)都一樣。
很多人會舉一堆反例來說XX基金高費用,績效也很好啊。
所以費用不重要,但這就像舉一個抽菸喝酒但長壽的例子,
來否定它們對健康有傷害。
上面講「平均」的意思,就是它一個明顯影響的因素,
但其他的因素(運氣、經理人操作…)也會影響。
造成個別基金的表現不是跟費用率一致。
但整體而言,費用率就是造成 低費用指數ETF(或指數開放基金) 能在長期
在所有基金績效中佔前70-90%位置的主要原因,經理人的操作有的好
有的壞,平均而言也沒有特別差,但加上較高的費用之後,就大多落後給指數ETF了。
2、 它不僅是被證明有效,而且是任何人只要花力氣都查得到的數據,
費用是高是低,很容易就能查出來,
這遠比預測哪支股票會漲、哪個市場會好,哪個經理人厲害要容易得多。
對要選基金的人來說,把費用率當選基金的基礎項目之一,雖然不到免費午餐
至少也是很便宜的午餐。 當然會鼓勵新手先朝這個最容易
有成果的方面努力。
3、就算不是新手,除了費用率之外,還對其他條件有一定掌握的人
在其他後述條件類似的狀況下,有兩個或更多類似的選擇時,
自然選費用率更低的,等於是一個bouns一樣。
前面也講過了,費用率是高或低,光看是 開放式基金或ETF,
或主動被動基金是無法確定的,而是實際去查才能確認
是貴還是便宜。
二、 對市場的看法與對基金內容的了解(還擇主動或被動):
如果一個人對市場有特定的看法,並且有足夠的根據,預期
能有夠好的預測力(例如10次有7次準)
那麼就能基於市場的看法,以及對基金內容的了解
選出適合的基金,並獲得較好的報酬。
例如假如一個人看好英國股市未來3年表現很好,
於是 買入英國股市的主動基金或指數ETF。 假如最終預測成功
,就能得到更好的報酬。
那麼,這時我們應該選擇主動或指數基金呢?
假如一個人只是看好「英股股市」沒有其他的細部看法,被動指數ETF
會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它能更有效獲得 英國股市表現好的成果
而不會因為主動操作的結果,而得到不如理想的結果。
另一種情況,看好英國股市,但其中最看好的是英國的金融股,
然後也確實了解XX英國基金的經理人會把重心在金融股
(可以從月報等資料來了解),那選擇
該主動基金就是合理的選擇。
(也因為市面上目前沒有「英國金融股」的ETF)
三、對經理人操作能力的了解認同:
在對市場沒有特定細部看法的情況,
主動基金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經理人的操作能力,
如果買進之後,經理人能帶來比整體市場(對應指數)更好的報酬
或更低的風險, 那就比持有對應的ETF更好。
但在不認識經理人的情況下,要如何在事先確認這點,是很困難的事
這絕不是看看過去績效就能得出來,很多研究都指出,
基金過去績效與未來績效之間的關係很薄弱,遠比費用率的關係要小。
只拿績效來當作信任經理人的根據是不足的。
投資人要對該經理人的操作長期觀察,了解其合理選股或進出的邏輯
確認這些操作方式的確造成了過去的好績效表現,並合理推論這樣
的方式未來也會有用,這樣才能提高選基金(經理人)的勝率。
作者: bluegates (藍門)   2022-09-02 20:47:00
推,獲益良多
作者: dobedobedo (DoBe)   2022-09-02 23:27:00
好文推, 投資就是為了賺錢為何不看數據看感覺?
作者: popolili (joyjoy)   2022-09-02 23:40:00
謝謝分享
作者: wwwqaws (我師父的徒兒)   2022-09-03 04:48:00
其如果範圍限縮在符合投資者看法上,就會有穩贏的投資方式,例如真正的風險厭惡者選擇不投資,請問有任何更無風險又能績效勝過不參與市場的作法嗎?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3 08:15:00
不參與市場當然是合理選擇,但就跟這篇主題講選基金無關了在台灣無風險的選擇就是去找比較高的優利活存。
作者: jerry1214 (你說啥)   2022-09-03 08:17:00
投資自己增加薪水啊,風險比參與市場低,除非投資本金超高,不然薪水會比投資報酬高不少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3 08:17:00
但長期不參與市場的結果,可能就是輸通膨,能接受就好。
作者: tudaer (Albert Hu)   2022-09-03 12:00:00
我覺得吼...有時候基本觀念差太多,不用太勞心勞力...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5 10:22:00
指數化投資珍貴地方還是在於每個人可以達到一樣的績效
作者: pupuliao (pupu)   2022-09-05 11:42:00
是阿 大家都是中庸的收益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5 11:45:00
平均薪資人人稱羨,平均報酬多數被嫌棄,可以思考一下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5 11:45:00
先等你主動投資總績效長期贏平均再來說吧不是拿1支贏的說
作者: pupuliao (pupu)   2022-09-05 12:36:00
不是吧 現在是 領著平均報酬的人 嫌棄別人追求高報酬你追求穩定平均報酬 然後鄙視別人追求更高收益
作者: ErnestKou (心想事成)   2022-09-05 12:55:00
我推薦給新手的做法變成是在鄙視?
作者: ffaarr (遠)   2022-09-05 13:45:00
你要是真的有好方法證明有效能獲得高報酬,那很好啊。現在就是你也講不出個方法,然後鄙視有效的追求低費用。如果你研究好幾年都講不出個方法,自然我們不推新手這樣作因為的確有人做得到,但機率不高而且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反而是那種以為隨便就能選贏平均的 是在鄙視主動投資。直正厲害的主動投資人才不會說一年增加0.5%報酬沒用。
作者: adata5678 (xd)   2022-09-06 09:26:00
觀念差這麼多就別說了,裝睡的人叫不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