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有個疑惑想請教,
在UC一年戰爭前聯邦奉行巨艦大砲主義,
生產了許多麥哲倫級戰艦、薩拉米斯級巡洋艦,
但也在一年戰爭中體會到MS的機動性而損失慘重,
一年戰爭後期也緊急將軍艦外掛鋼纜或是鋼架將鋼球、吉姆送至交戰區後就後退。
在搜尋網路相關圖片,
聯邦戰後有將薩拉米斯級巡洋艦部分改裝機庫、跑道增加MS搭載、整備能力,
甚至還有看到(應該是MSV-R)薩拉米斯巡洋艦兩側加裝機庫、跑道改裝成輕空母的圖,
但疑惑的是,
麥哲倫級軍艦比較大代表修改空間應較為充足,
但似乎都沒看到有麥哲倫級軍艦改裝機庫的圖片,
麥哲倫級軍艦應該會有較大彈性空間以改裝MS搭載能力才對,
都只看到薩拉米斯級巡洋艦的改裝,
請問這是為什麼呢?
作者:
eva05s (◎)
2020-09-08 15:10:00可能麥哲倫保養經費比較高,就選省錢的薩拉米來改吧
重砲類軍艦照理說本身防護裝甲也會較厚,應不好切割改裝
後來也是有外部繫留3架MS的能力啦,只是沒整備能力前哨戰也是有改裝成MS運用能力的麥哲倫級,但只有少數而且0083年後,就有亞歷山大級這種巡洋戰艦接替麥哲倫級,像薩拉米斯這種硬改的麥哲倫級就變得沒什麼必要了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說我一臉被劈樣)
2020-09-08 17:18:00Z時期是被亞歷山大跟愛爾蘭級取代?逆夏時期就換格拉普/拉凱拉姆霸佔位置.反而V有薩拉米斯改再次登場
比較大台不見得能改裝的體積比例筆記大以二戰來講改裝航艦也是巡洋艦>>更大的戰艦*比較
是啊,但是論改裝數量應該巡洋艦多吧?我沒詳細數據,憑印象講的XD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說我一臉被劈樣)
2020-09-09 00:04:00麥哲倫當旗艦就不用強調帶MS吧?改其他(尤其哥倫布)應該比較有效率(?)
不過會那樣改裝其實也是因為海軍假日條款,限制各類艦艇總噸位所導致當時日本正在建造的天城級戰艦就拿來改裝成空母,英美則是把超過的量改為空母其實當時戰艦跟巡洋艦噸位都有限制,但好玩的是日本是戰艦級的量多要裁掉,英美是巡洋艦種要裁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20-09-09 07:30:00英美也都有裁戰艦不是? 只是日本當時沒什麼巡洋能裁
有啊,但是英美大多都是未成型/僅圖紙就裁了日本天城級則是艦體已經完成幾艘,結果碰上假日條款只好拿來做航母
作者:
lb57 (打你個死光頭)
2020-09-09 10:41:00這台ms不是站在甲板上嗎 應該不算搭載吧
作者:
Sazabie (後光院.蘭克)
2020-09-10 00:18:00戰間期美英日是拿重炮輕裝甲的戰鬥巡洋艦來改造,列星頓級勇敢級,天城級都屬此艦種分類,只不過天城號因地震損壞,所以准許日本拿預定廢棄的加賀號戰列艦來改空母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20-09-10 21:40:00是說這個感覺MS IGLOO4有看到過啊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說我一臉被劈樣)
2020-09-11 01:37:00艦尾上突出用推進器的戲份就那幾個吧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