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oetz (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吧?)
2024-09-23 19:24:09夏亞率領補充過的薩克部隊在大氣圈邊緣捕捉木馬隊,
結果損失了好幾台薩克,還是讓鋼彈成功衝進了大氣圈,
接下來的任務只好拜託北美洲的少爺了...
接下來的重要大事紀是10/4和10/6,到時候再來PO文吧?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24-09-24 01:00:00阿姆羅不是在突入過程中嗨到漏O嗎?(湯尼漫話)
作者:
Ctea (無仁無義的戰爭)
2024-09-24 11:25:00後來都很少有這種單體突入大氣層疊內建裝備之MS。Zeta雖然有內建飛行裝甲,但要變形。
畢竟用MS單機突入大氣層並非預期且設計時會考慮的,阿姆羅那時也是情急下的應變……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24-09-24 14:03:00人體液冷
作者:
hasebe (煮熟的番茄)
2024-09-24 15:23:00但戰術上MS投入很好用才對只是Z以外幾乎沒有描寫
作者:
Ctea (無仁無義的戰爭)
2024-09-24 17:14:00對呀 跟傘兵概念很像突然想到,當初啟發鋼彈的作品就是宇宙戰士/星艦戰將裡面很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膠囊兵」(膠囊傘兵),直接人從戰艦上包覆膠囊射出進入大氣層。或許初鋼這集就是在還原這個點 ──只是人家要膠囊 RX-78架個盾牌噴個冷卻就可以了w而且星艦戰將的原作小說,包含裹住裝甲的纏布的話,整個膠囊應該有三層;後來Z鋼的話,算是輕便很多,不是靠飛行裝甲就是靠大氣層降落傘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24-09-24 22:02:00用降下船成功率比較高也不用硬在MS上做平時無必要的耐熱設計所以後來降下作戰的主流還是降下船
作者:
Ctea (無仁無義的戰爭)
2024-09-25 03:34:00真的是浪漫XD確實也是@@ 畢竟不是隨時都會從大氣層突入作戰從成本考量確實是一個問題 所以RX78的狀況算是種先什麼都丟上去做性能驗證,之後要量產再把布常用到的機能去除
作者:
hasebe (煮熟的番茄)
2024-09-25 07:39:00後來想想,應該跟聯邦軍越來越沒對手也有關宇宙到地球的進攻就減少了,大多在宇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