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與金曲獎-我們都學到了什麼?
【聯合報╱顏甫珉/報導】
金曲獎25歲了,若以人來說,25歲青春正盛,有點歷練、帶點衝勁,少了點經驗,更是決
定未來人生走向的關鍵。因此在金曲25的此時,評審透過得獎名單告訴大家的是,「放開
你的耳朵」與「找回創作的本意」,而聽眾教金曲獎的是「打破框架」,海納百川各類型
、不同管道發行的華語音樂,金曲獎得走出台灣,打響「華語音樂」的旗號。
檢視金曲25的得獎名單,整體尚稱符合外界期待,但評審應不是為了外界期待來給獎,從
入圍到得獎者中可看出,評審鼓勵創作型的音樂,且音樂的本質也該有更多層面的討論空
間,從情愛、社會意識、生活與人生,提醒音樂人,創作題材也該多元選用,更鼓勵嘗試
新型態的風格。
拿下金曲25國語專輯的張震嶽「我是海雅谷慕」,定調生活概念,「做音樂,勿忘初衷」
。張震嶽從當年高唱搖滾情歌的浪子,歷經起落轉化,回歸到最初的自己,專輯沒有誇張
、華麗的裝飾技巧,純粹回歸內心世界,這何嘗不也代表「金曲25」一路走來的歷程。
歌王林俊傑、歌后戴佩妮則是金曲獎與流行音樂文化接軌的代表,也顯示未來想角逐的歌
手,「唱作俱佳」已經是基本盤了。早期的華語音樂,唱作分離,當時的天王天后不一定
會創作,但近10年,創作派歌手大量崛起,如今要能唱、也能作,成了基本功。
而李宗盛的「山丘」、陳建瑋的「30出頭」,著著實實象徵華語音樂,也得跟當代社會做
更緊密的連結。過去每個世代,都有一首代表歌曲,如「向前走」,音樂也該傳唱出當時
的社會氛圍。因此,「山丘」唱出戰後嬰兒潮世代對幸福、夢想的慾望,「30出頭」是獻
給七年級生面對未來的徬徨。
另一方面,金曲25的激情一夜之後,所有觀眾該好好想的,不僅僅是得獎者的音樂,還有
更多能夠入圍者的音樂,許多優秀的創作者,因為資源少,難有被看見的機會,透過金曲
獎,這是一份「2013年最值得聆聽專輯」的最佳名單,請所有觀眾,撇開國籍疆界,打開
耳朵,聽聽華語音樂最多元的聲音。
感謝評審,用這份名單,彰顯出當今音樂的新價值。
不過從文化部到評審們,也請你們打開耳朵,更該聽聽更多元化的聲音,如增設唱跳歌手
獎項、加入數位發行音樂,甚至是否能海納百川,如同金馬獎般,廣納「所有華語音樂」
都能報名,而非限定首次發行在台灣的專輯,讓金曲獎能真的涵蓋所有華語音樂,讓金曲
獎更能成為華語樂壇的最中心。
這次外界對於金曲獎未來走向的反省、檢討聲浪相當大,希望文化部別再拿「未取得共識
」當藉口,該改變時,就該大刀闊斧地改變,畢竟政府的所有政策,若都想要「取得共識
」,這國家、這華語樂壇當然就沒有進步的可能性。
今年的金曲25頒獎典禮,在陳鎮川操刀下,從舞台硬體到演出的軟體面,已能看出國際級
的水準,只可惜承辦單位似乎經驗略顯不足,從事先行銷面來看,刻意封鎖消息,卻又不
時有各種小道消息傳出,之後節目曝光、各媒體行銷也少了力道與話題,甚至最後典禮星
光燦爛、紅毯卻少了大牌加持,讓觀眾對金曲的連結度低了一些。
這似乎也能看出,許多音樂人喊出籌設「金曲執委會」,有其存在的必要。對照「金馬50
」執委會,有系統、規畫的行銷案,一波波的宣傳、開闊的心胸,也提升華人觀眾對金馬
獎的關注度,讓「金馬50」至今仍讓人懷念。
「金曲25」從典禮表演與入圍、得獎名單來看,可視為一次重要的分水嶺,之後的金曲26
,是否能延續這次典禮的質感,並能吸引更多華語音樂人的加入,以及金曲獎是否能更「
海納百川」,觀眾的耳朵能否聽到更多樣化的音樂,這是粉絲與金曲獎都該好好學習的課
題。
【2014/06/29 聯合報】
http://www.udn.com/2014/6/30/NEWS/ENTERTAINMENT/ENTS3/87725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