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紀錄片-《灣生》以愛之名療癒二戰傷

作者: beautyu (我不會接水球啊!)   2015-11-20 23:55:34
請輸入標題紀錄片-《灣生》以愛之名療癒二戰傷
【媒體名稱/記者名稱/報導】中國時報/許世穎/專題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4000640-260112?from=fb_share_mobile
紀錄片《灣生回家》在台上映半個月,票房突破2500萬台幣,日前更不負眾望入圍「金馬
52」最佳紀錄片,成為角逐該獎的唯一台灣代表。比起催淚又充滿溫情的《灣生》,《32
+4》記錄香港離異的父母;來自大陸的《大同》探討官場文化,《明天會更好》則講述
四川山區小學教育問題,《我的詩篇》更直探底層人民生活現況。
《灣生》歷經12年紀錄尋訪,5年拍攝製作,側寫一群二戰前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俗稱
「灣生」,戰爭結束後被迫離開出生地,回到日本;故事敘述沒有批判,更沒有怨懟,反
而是充滿愛,影片記錄爺爺奶奶們尋根過程中的歡笑與淚水,是繼拿下「金馬50」最佳紀
錄片的《看見台灣》後,最受觀眾歡迎的紀錄片。
來自香港的《32+4》,敘述導演陳巧真的離異父母,住在同一棟大廈,父親住在32樓,
母親則住4樓,片名直指父母離婚後的距離;她的紀錄片是省視「過往的痛」並眺望未來
;陳巧真表示,以前很執著對錯,好想審判父母究竟對她作了多大傷害,「但我從來沒有
想過,他們又是怎樣的人。」
《明天會更好》則以貼近時代的議題,加上樸實生活素材,反映當代山村教育的現狀和問
題;故事發生在風光秀麗的四川省古路村,一個坐落在懸崖峭壁上的小村寨,導演徐紅傑
耗時5年,以鏡頭記錄峭壁上正發生的轉化演變,且如何衝擊村民生活。而《我的詩篇》
則聚焦6位大陸工人詩人,講述了一個充滿詩性與情懷的故事,工人們以動人的詩歌,讓
觀眾反思和校正社會現實。
《大同》則鎖定大陸大同市新任市長耿彥波的「5年造城計畫」,拆除10萬戶住宅,造成
50萬人口大遷移,更肩負30億美元(約960億台幣)債務,導演周浩利用鏡頭穿梭在大同
的長巷短街中,探討複雜的大陸政治角力,見證耿如何施政又如何處理拆遷、上訪等問題
;他去年曾以《棉花》拿下「金馬51」最佳紀錄片,實力不容小覷。(中國時報)
作者: ally2012 (愛莉)   2015-11-21 00:29:00
想看灣生阿公阿嬤走星光大道的紅毯
作者: wanfen (fen)   2015-11-21 16:46:00
灣生大約6點左右走紅毯
作者: linbay5566 (嘿嘿科)   2015-11-21 17:02:00
六點準時收看!
作者: dian9 (點點)   2015-11-21 17:1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