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廢青,廢物青年,以下是我的小感想。
「為什麼都是中國電影得獎???」,這是這幾年金馬獎後固定會討論的話題,
今年的各大獎項,也幾乎都是中國電影拿下,到底臺灣電影少了甚麼東西呢?
這幾年的國片,就跟冬天早上賴床的廢青一樣,明明好像要起來,可是又不爭氣的躺下去
,撇開資金和各種硬體不說,廢青覺得故事才是電影的靈魂。
這幾年賣座的國片,不是賀歲片,不然就是青春愛情故事或大導演系列「刺客聶隱娘」,
其他比較特殊的題材大概也只有「樓下的房客」(廢青本人沒有很喜歡),和「銷售奇姬」
(痾 希望不要虧得太嚴重),其他國片真的很難吸引觀眾買單,對一般觀眾來說,與其看一部故事不吸引人的國片,
還不如去看索爾和洛基談戀愛(?),在無法有大製作的情況下,就只能以故事取勝。
而中國電影這幾年就都靠著出色的故事突圍,而且有人文氣質和高質感的電影不在少數,
他們這些故事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經歷了很長一段的累積;
國片最風光的年代,新浪潮電影也都是經歷那個時代的大風大浪,才累積出自己的故事、
自己特殊的視野,而在之後相對繁榮的臺灣,累積自己故事的能量似乎就越來越少;
同時間的中國經歷了各種思想的碰撞,累積的創作能量,就剛好在這幾年發揮出來,
所以國片就顯得相對弱勢。
並不是臺灣的電影工作者不夠努力,而是好的故事真的可遇不可求,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
的情況下,觀眾越來越難靜下心好好"感受"一個故事,大家想要的是刺激的聲光音效,來
克制滑手機的欲望,我相信中國之後也會遇到同樣的瓶頸(現在就有一點跡象了)。
而在這個新的世代,我相信臺灣累積的能量應該快可以正常能量釋放了,但,還是需要各
方的幫助,除了政府的政策(唉),還需要大明星的支持,今年曾志偉無酬拍「一念無明」
就很感人,也讓黃進一舉拿下最佳新進導演的獎項(他感謝辭真的超感人),臺灣甚麼不多
,就大明星出產非常多,不僅年輕明星,還有更珍貴的、是曝光量少的資深大明星,好故
事、好演員,就只差好觀眾了,我承認外國娛樂大片真的看得很爽,如果一個月看兩部電
影的話,那就把一個扣打給一部吸引你的國片吧(有條件的唷!不是無腦支持)。
回到金馬獎上,臺灣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金馬獎"所代表的地位,華語地區會這麼看重這
個獎項,那是因為年復一年的,金馬獎都站在一個高度上,專業的推薦每一部優秀的電影
,對於這點,身為臺灣人我非常驕傲,我知道臺灣還是有不少人質疑金馬獎,嚷著「為什
麼都頒給中國電影,乾脆停辦好了」,我倒是覺得,如果金馬有真正有停辦的那一天,那
就是豬哥亮憑著大尾鱸鰻式的電影,得到最佳男主角的那天。(我有指定電影模式喔,搞不
好豬大哥能有突破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