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要被媒體的誤讀陷在『世代交替』的負面觀感,
而是穿越它、看到愛樂者在這個詞彙後對產業的深層焦慮與對未來的期許。
光從做『以大腦思索吸收』的音樂,
轉換到『用身體感官接受』的音樂,
就是一種世代交替。
這是因為聆聽方式的改變,
同時也改變了聽眾對音樂的需求,
以及創作者對音樂的直覺……
你很難否認這不是世代差異。
而成功抓住律動的元素,
並創作出引起所謂悶世代共鳴的音樂,
甚至顛覆了流行音樂宣傳散播的途徑,
或許對業界來說,
就如同千禧年周杰倫的雙節棍那般,看到了一個新的方向。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也許它會夭折,
但鼓勵它、讓大眾聽到它、進而認識它,
就是金曲獎的評審所做的事。
※
身為五月天的樂迷,很為小玲老師抱屈,
因為金曲評審團對五月天作品的評述:「儘管世代交替……」
那是一種深切的疼惜。
以一個20年職業歷的音樂人來說,要持續跟上時代,是非常吃力的……
五月天真的很努力,才能成為一個跨世代的樂團,不被時代所淘汰;
也因此最佳國語專輯的殊榮,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同樣是樂團,老將力求精緻厚重,而新血躁動辛辣,
當然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音樂的好與壞也無法簡單用絕對值來比較。
只是,噬血媒體已習慣操作世代階級、營造對立氛圍……
媒體標籤化的標題看來聳動,
實際上草東未必魯蛇厭世小確喪,
而五月天也未必只有積極勵志熱血。
到底是誰誤讀了『世代交替』,
扭曲了評審團對老將的肯定和疼惜?
輕視了其對新血的鼓勵與期許?
※
至於金曲獎本身結構性的問題,
它的複雜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說清楚、講明白的。
每個人都可以理性的討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