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評審人數和作品變多確實有影響,但最大關鍵還是在於兩個獎項的評分標準截然不同
最佳年度專輯著重在對社會氛圍的呼應性和影響力,目標是選出最能代表該年度的專輯
最佳語言專輯則是著重在音樂領域的綜合評比,目標是選出該語系最佳的音樂作品
也因為標準不同,就算你只看在最佳國語把票投給盛希的評審,還是有可能在最佳年度
把票投給Jolin或其他國語入圍者
另外從入圍作品挑選方式來看,這個獎項的運作流程類似這樣
1. 評審希望最佳年度專輯在音樂領域還是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因此用了一個簡單的作法
就是設立一個門檻,只有高過門檻的作品才能角逐最佳年度專輯
這門檻就是要能入圍最佳語言專輯
2. 確認入圍作品後,再來就是根據前面所述的年度影響力來選出優勝作品
但這作法延伸出的問題就是
1. 遊戲規則太過隱晦,且和其他獎項有所差異,民眾不好理解
2. 就算你想通入圍作品篩選的規則,也不一定會認同這作法
大概是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