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災害除了上述因為人為不當的行為而導致災害外,其實地下水還有一種災害,那
就是地下水位過高而產生的「土壤液化(liquefaction)」災害。通常土壤液化發生在土質
較鬆軟及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在較強烈地震時,含水量飽和的砂土在重力作用影響下,
其顆粒結構會有緊密化的趨勢,土壤空隙之水壓會升高,因為這種壓力會使得土壤顆粒有
效應力變得很低,土壤會失去承載能力,呈現液態化現象,就是所謂的「土壤液化」。這
種現象如果發生在有建築結構物地區就會很容易發生結構之破壞;若發生在飽和砂土,常
因超額孔隙水壓消散伴隨地表沉陷;若發生區域向上排除的超額孔隙水壓達到臨界水力坡
降時使上方土壤的有效應力便會減至零導致土壤產生流砂現象或噴砂現象(sand boil)。
因此地下水位太高的地區,可以抽取適量的地下水,以避免土壤液化現象發生。
容易發生液化的地點通常出現在離震央數公里至數十公里範圍內的:(1) 河灘及海灘地;
(2) 離河岸不遠的砂質沖積層基地;(3) 砂質的舊河道堆積;(4) 湖邊或其它水邊的填土
新生地。土質疏鬆而又含水飽和之地表土層,不但對地震動有放大效應外,並且還可能會
發生土壤液化的現象。土壤若發生液化可能使地上結構物發生不均勻下陷,土壤發生液化
後會造成建築物、道路、地下管線及橋樑橋墩的破壞。
以下是強降水導致地下水位升高+規模性地震大台北災損分析的資料圖↓
建物損壞分布圖
http://ppt.cc/n1Od
震後建物毀損引致人員死亡分布模擬
http://ppt.cc/IRHe
引用資料:
大臺北地區規模震衝擊情境之災害潛勢與建物人員災損分析
主管單位:科技部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http://0rz.tw/dX6uG
有沒有強降水+地震=土壤液化的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