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樣對於鄭捷父母的家庭教育是否要對鄭捷的錯誤行為負責,
我發現當父母輩的和當子女輩的看法大不同。
昨晚我和我媽兩人一起看關鍵時刻說到鄭捷的暴行裡面說到他的家人,
我表示他們的家庭教育失敗,他的父母應該要出面好好道歉;
但是我媽站在父母輩的角度,認為我太苛責父母,父母能做的也有限。
我認真思索了一下,父母輩的成長背景和我們的成長背景,自然得到了答案。
我們的父母輩大多都是來自能夠吃得飽就很滿足的年代,
他們的一生也致力於在專心在經濟上力求富裕,給小孩子溫飽。
如有餘裕,幫孩子安排入好學校好班級,學學英語鋼琴小提琴,
這都已經是超標父母。而鄭捷父母更是超高標,安排孩子上得都是天龍國中的
天龍的學校,國語實小和弘道國中都需要他們很努力去安排孩子才能從板橋念的。
說到底,就是我們的父母輩來自一個物質貧乏教育機會不多的年代,所以他們認為
只要讓小孩子過上物質充裕教育良好的生活,他們就已經是善盡職的父母。
但是精神層面呢? 小孩子的人格特質呢? 對於這些父母輩的人來說,
不以打孩子的方法來教育,他們就已經是比較優質的父母了。
但是,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我們相較年輕以後這些世代的生活,
除了物質的滿足之外,對於精神層面的渴望,我們年輕這一輩有更高的需求,
可惜的我們父母那一輩,受限於他們的生長背景。
常對於子女這方面的培育少了人格教養和觀念溝通,只要孩子出現這方面的問題,
一般是以漠視和不重視的態度來處理,因為這一切沒有課業的表現重要,
或者是用輕蔑的態度,認為年輕這一輩抗壓性不高,只重物質享受。
所以,到底該不該怪父母?
只能說一切都是時代落差,而有不同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各個對於教育的做法
有不同的解讀和做法。
感謝大家提供很多建議,我補充一下,雖說鄭捷有反社會人格傾向,
而反社會人格很難透過後天來改變。
但是後天的家庭環境確實可以有很大程度決定這樣的人是否會有行為上的爆發。
個人身邊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就是有類這樣傾向,自小就喜歡看戰爭打打殺殺,
還會推崇一些殺很多人的二次德國戰犯,我們都很擔心。
他的父母也體查到了他這個問題,積極想扭轉他的這些觀念,怕他有甚麼衝動行為。
讓他去參加慈青,也讓他去參加基督教青年團契。
現在這個孩子長大了,雖說不怎麼平安也當完兵,看到鄭捷的做法也沒有推崇的看法。
成功的家庭教育確實能夠抑制反社會行為的爆發。
故我個人認為鄭捷父母還是要付社會責任,來出面道歉,
但無須承擔鄭捷所犯的錯,因為他已是成年人,要自負相關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