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灑農藥護董雞 米未收成就賣光
【聯合報╱記者林縉明/宜蘭縣報導】2014.06.04
從小愛賞鳥的林哲安,三年前意外在宜蘭鄉間發現「董雞」的身影,這是種會發出「董!董!」聲音的稀有鳥類。他說服農民不灑農藥,栽種「田董米」,獲得網友熱情下訂,今夏第一批八千斤白米已被預訂九成。
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碩一生林哲安,以高於市價一倍價格「保證收購」,說服老農同意配合不用農藥、少用化肥,以搶救董雞的棲地。
第一批米本月收成,下訂者都是認同他保護土地的理念,雖然銷售超乎預期,但只能勉強打平,卻給林哲安很大信心。他說:「這裡就是我的夢田,未來要號召更多農民加入,為永續宜蘭的良田開路。」
董雞。圖,林哲安提供
董雞是夏候鳥,主要棲息在沼澤或稻田,早年經常可在稻田裡看到,農民稱之為「田董」,但隨農地開發與農藥殘留,棲息地遭嚴重破壞,在台灣已很罕見。尤其宜蘭在雪隧開通後,田間爆增一棟棟建築物,棲地消失,水鳥數量逐年遞減。
三年前林哲安無意間在新南地區發現董雞,欣喜不已,有空就來觀察,被地主官燿金發現,問他:「少年仔,你常來這裡做什麼?」
林哲安告訴官燿金,除非種稻不施灑農藥,否則很難再看到董雞。官燿金得知林哲安的擔心,同意提供五分地當成棲地營造,隔年成功讓董雞繁殖。
經由官燿金引薦,林哲安認識了阿農伯,他希望阿農伯減少農藥、肥料,甚至不用。「不灑農藥,行嗎?」阿農伯滿腹狐疑。林哲安說:「保證收購,一定給五十萬元。」
由於稻米不用農藥易染病,雙方協調,二點三甲稻田只噴一次農藥、化肥減半;另半甲稻田採有機種植,試種抵抗力較佳的秈稻。
一老一少三天兩頭往田裡跑,撿拾福壽螺除蟲害,直到看著稻穗飽滿,才放下心中大石頭。稻米育成,田間也有董雞走動,林哲安把米命名為「田董米」。
「需要一點傻勁與勇氣。」林哲安說。陳姓網友說,就算都沒看到米,也願意下訂,支持他走下去。
3.新聞連結: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718526.shtml
4.備註: 董滋董滋董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