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是供需決定」這種推理過程少了太多東西,
就好像「你的食量決定你有多胖」一樣,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人餐餐大食吃不胖,
或有人天天節食,可是還是瘦不下來
薪資高低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些被省略的推導過程裡頭,包含一個名詞,叫「剝削」,
剝削最經典的解釋,就是購買他人的勞動,但是不給予足夠的補償
支持薪資供需論的人認為,勞動者可以不爽不要賣,這樣想要購買勞動的人,
勢必要花更多成本才能得到想要的勞動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平衡。
因此每個人都有個價,付得起就買得到,太貴的絕對賣不掉,
而低薪資只是因為你只值這個錢
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直觀想法,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剝削現象會出現在人類社會。
壟斷,是剝削現象主要的因素
如果購買勞動者,也就是資方,聯合壟斷了整個市場,他們就能壓低薪資,
逼迫勞動者以低廉的價格賤賣自己,畢竟人要吃飯,餓了會死,
勞動者不可能永遠不賣。
有人會說,只要有一家資方願意出多一點的錢,那麼壟斷現象就不會存在,
因為這樣的老闆勢必能買到更好的勞工,其他老闆也會跟著被迫加薪。
但事實是,第一,當這樣的老闆很少時,也只有極小數的勞工能受惠,
其他多數付低薪資的老闆依然能買到剩下多數的勞動者,他們不會介意,
反正這些少數老闆是沒能力寡佔市場的,而這的確符合現實狀況
第二,如果老闆們共同壓低薪資,那麼他們就能一起享受廉價的勞動力,
又何必互相獵人頭呢?於是壟斷就此誕生。
這也是現實中的確在上演的情事。
底下舉個最實際的例子
2011年,Apple、Google、Adobe 和 Intel 因彼此間的互不挖角協議,
被認為是刻意壓低員工薪資,而被數萬民矽谷員工聯合提起反壟斷訴訟,
求償九百億美元。2014年4月,也就是今年,四家公司決定與原告和解,
和解金約3億共付給64000名員工,和解公聽會在這個月舉行。
為什麼企業間彼此互不挖角的默契,最後會被視為是壟斷?
他們只是說好不用高薪獵彼此人頭,好讓自己的好員工們不至於被挖角而已
又不是對員工不好,像google對員工的待遇不是超讚的嗎?
但聰明的人都看得出來,這種行為的本質侵害了勞動市場的公平性
企業應該付高薪以留住人才,而不是跟其他企業間私相授受,
變相壓低員工薪資,以換取勞動力的安定。
公平性,這是所有信仰「薪資供需論」的你,都必須學習的價值。
一個不公平的市場,就不會是自由的市場,供需法則就不再適用,
而只有壟斷及破壞市場的人能予取予求。
也因此,為何各國都有所謂反壟斷的機制存在,因為維持自由市場的公平性,
它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只有在台灣,人們嗅不出勞動力被壟斷的味道,
嗅不出在這畢業季節,瀰漫在媒體氛圍中的催眠氣息,
你本來就不該只值這點錢,但是有人讓你覺得你只值22K
那些人也只願意出22K,因為他們知道你終究要吃飯生存繳學貸年金
你終究會屈服,賤賣自己的勞動力
而那些嘲弄跟替資方搖旗吶喊的也別興奮
有一天就會輪到你,不管你多有競爭力
不被保障的勞動市場便如地獄,終究會有鬼拿你抓交替。
對,有本事就自己當老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