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xwellee (maxwell)》之銘言:
: 古書上常常把雍正寫的很惡劣
: 甚至說他是竄改才當上皇帝的
: 可是我看他一些政策很不錯啊 針對時政做策略
: 明明就比當今聖上只會傻乎乎 裝無辜 好太多了
: 有沒有這個八卦
雍正朝得罪讀書人兩大措施
一、攤丁入地
在雍正朝以前,中國歷朝歷代,絕大多數都有課徵人頭稅
什麼是人頭稅?就是你活著,每年就要固定繳一筆定額的稅
人頭稅的好處就是稽徵程序簡單,反正把活人都抓來繳稅就好了,那壞處呢?
就是窮人繳不起
繳不起怎麼辦?稅捐稽徵處會上門討稅啊!那怎麼辦?
於是就逃啦
於是民眾離鄉背井,成為流民甚至淪為乞丐
而政府不但收不到錢,流民還會成為治安上的隱憂
形成官民雙輸的局面
於是雍正皇帝推動攤丁入地
攤,就是平均
就是把全國應收到的人頭稅總額,平均算到每一畝私有土地上
從此不再收人頭稅,把人頭稅轉嫁到土地稅
土地多的多繳、土地少的少繳,沒有土地不必繳
可想而知土地越多的人就越靠北
雍正皇帝表示:一坪地跟你收個兩百五十塊真的貴嗎?
二、耗羨歸公
清代收稅,基本上是收白銀
但是民眾繳稅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用碎銀
純度、成色、形狀都不一
地方官上繳時,要重新將這些白銀鑄造成固定的形狀
簡單來說就是連續劇會看到的那種元寶狀,但是元寶中心沒有凸起
這樣才可以一個套一個疊起來,方便儲存
但是有個問題在於,重新鑄造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耗損
你跟百姓收了一兩的稅,鑄造完只剩零點九兩,那剩下零點一兩差額怎麼辦?你補嗎?
所以,地方官收稅時,都會多收個一兩成,稱為火秏
意思是在火中鑄造時消耗掉的部分
你多收的時候,當然不會算得剛剛好,萬一有誤差的話就挫賽了
所以,如果你明知會有一成的損耗,你可能會多收一成五分甚至兩成
這樣重新鑄造完成,上繳以後,還會有剩餘的銀兩
這些銀兩舊稱為耗羨,羨是多餘的意思,也就是火秏多餘的部分
在雍正朝以前,這些耗羨就成為地方官甚至督撫重要的經濟來源
否則即使總督名目裡的各種薪資,一年也才六百多兩
那個年代又沒有特別費,各項職務上的雜支常常要自己想辦法
有了這個耗羨,官員做事情也比較方便
當然,耗羨有個問題,就是我們無法保證官員會把錢都花在公務上
中飽私囊基本上是常態
於是雍正皇帝規定耗羨也要全部上繳國庫,改由國家發養廉銀給官員
問題就出在改革前,官員中飽私囊的機會很大
但是改革後,一切都制度化、透明化了,連養廉銀發多少錢都規定得死死的
官員很難再有侵吞稅銀的空間,於是官員也都在靠北了
當時的官員,絕大多數是讀書人
於是攤丁入地得罪全國有錢人、耗羨歸公得罪讀書人裡最有權有勢的一群
大致上就跟阿扁當初得罪媒體還有某黨差不多
形象直接掰掰,直到後來你才感受到原來他是被抹的
2014/0628 15:04補充:
底下很多噓文說,我不應該拿雍正皇帝來跟阿扁相比
我想我真的錯了,我確實不該這樣比,畢竟雍正皇帝跟阿扁還是有很多不同
例如你如果放話要殺雍正皇帝,晚上捕快就會來敲你家大門
但是一大堆人公開說要槍殺阿扁,甚至說人人得以誅之,也沒見到警察去約談
不過阿扁卸任以後,講說要暗殺總統之類的話就會被逮捕
我想,我真的不該拿獨裁君主和阿扁相比,我錯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