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足球是根本沒人在發展
日本人在的時候不踢,說也很奇怪,事事學英國的日本把網球高爾夫甚至是划船
幾乎是學到之後第一時間就帶來台灣,可是足球在日本的發展一直比不上棒球
(日本足協1921年成立,同年日本棒球已經要職業化了),自然也沒人把足球帶進台灣
日本時代的足球除了像是長榮中學這種老到不行的教會學校有在踢之外,其他地方幾乎沒動靜
至於某國難民帶來的運動應該以籃球為主要象徵,不過當時足球的發展的確也是比台灣(當然僅限先進區域)
才會有一個故事是以前北體創校校長林鴻坦從上海買了兩千顆足球回台灣發的故事
自此之後足球也成為黨國所謂"清洗殖民遺毒"的工具之一,列學校課程,列市運區運項目(當時棒球絕不入列)
還靠洋將贏了兩屆亞運,女足贏了幾屆,不過後來發現台灣這地方棒球還是比較有基礎之後,資源又都轉移到
棒球,可見足球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性還弱的很,可以隨時拋棄,更不用說跟貴族之選的籃球比
要說野蠻嗎...台灣橄欖球的發展也是從日本時代開始的喔,足球連腳都不能踩,跟能踩頭的橄欖球比...
哪能算野蠻
也不要說什麼台灣運動風氣不佳,那些貧窮的中南美洲/非洲國家人民一樣沒有運動的機會,要知道勞動跟
運動是兩回事,還有搭配國民健康和營養的狀況也不會比台灣好,不過也是可以派得出國家隊
所以台灣的足球可能真得是因為...沒人喜歡...所以才發展不起來的...
※ 編輯: oleander (123.193.2.55), 06/29/2014 04: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