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yahoo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神品至寶」,我喜歡這四個字。日文和中文同義,馮明珠寫的。
神,非人也。至,非凡也。神品至寶,都在台北故宮。故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故宮的價
值不在收藏的多量、多樣,不在時間久遠,而在「好」。至精至美之好。雖然是和「日本
一」東京博物館換展,但坦白講,不管行政級別、國際地位、文物人氣,東博和故宮差太
遠了。
台北不該有故宮。這些「神品至寶」出現台灣,是文化史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幻漂流。偶然
中的偶然。這一切的偶然,起因於日本。
我很在意這一段。我看過一些老照片,老文獻。這些「神品至寶」都是皇帝玩具。民國13
年,溥儀正式被請出紫禁城,清點文物,故宮雛樣初現。但不到7年,日本竊東北,扶植
溥儀。蔣介石預期戰禍難免,故宮開始南遷,西遷。
你該想想、看看這些極脆極弱的「神品至寶」在那個風雨飄搖、物力維艱的年代,是用何
等因陋就簡、土法煉鋼的方式逃避日本的戰禍?尤其在風雪中翻越秦嶺的那一段,連路都
是臨時開出來的。中國人世代都不該忘記,這些文物能在戰火中完好存活,真是奇蹟。
這是國民政府、蔣介石對文化保存的偉大決定和貢獻。如果你只把他當威權象徵,抗爭道
具,那是你視野侷限。
今天,日本熱迎「神品至寶」,起碼該侵略者知道這曲折的漂流之路。 這是歷史。故宮
把「故宮院史留真」也翻成日文,和「神品至寶」一起赴日。希望日本朋友看展時,一邊
讚歎,一邊警惕。
年初,偶遇院長馮明珠,已經知道將有此盛展。馮明珠既驕傲又苦惱。包括翠玉白菜,她
說:「日本舉國相求。」果然。展前,媒體角力,爭先掛名;展後,人龍迤迤,人氣蒸騰
,遠非歐美展品可比。
日本人極愛故宮,台灣人輕視故宮。故宮在日本,是神品。在台灣,越來越只是商品。
台灣不該有故宮。有,是命運鎖鍊,歷史偶然。但重點是:台灣其實已經不配有故宮。越
來越不配。一個對故宮文物呈現文化冷淡和政治對待的社會,已經失去持有這批文化聖物
的正當性。
持有這些文物,需要一個「一中原則」的情感基礎。失去了這個基礎,這批「神品至寶」
的身份就是「戰爭掠奪品」。不要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擁有不配擁有的「神品至
寶」,大不祥。
何況這些「神品至寶」,堪稱「東方美學的原鄉」。「中國人文化意義上的祖靈之地」。
除了文化和情感,這些寶物和極端狹隘台灣認同毫無關係。
年輕時,我曾訪問「人間」雜誌創辦人,台灣左翼文學旗手陳映真。我問他:身為一個在
台第九代的閩南人,為何還有如此濃烈的中國情懷?他說:「文化!那個文化!」
如果不是某種夾雜優越感的分離意識,台灣應該極適合做為這批文化聖物的永久歸宿。每
一個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都是被揀選的,守護聖物的神獸。連馮明珠都是一種特殊的緣
分。她其實是香港土生土長,18歲來台讀書,進入故宮,今天竟然成了「神品至寶」的守
護者。台灣曾經如此天寛地闊,讓人與物都可以泊靠。
21世紀,隨著中國、中國文化的整體上升,這批無價的「神品至寶」,價值更是水漲船高
。
雖然是日本人的罪行讓他們來到了台灣,但今天日本人發自內心喜愛這些寶物仍令人感動
。最輕賤這些寶物的地方,就是台灣。台灣還配擁有這些「神品至寶」嗎?
不配。
3.新聞連結:
http://ppt.cc/3zIX
4.備註:
科科B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