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華爾街日報 中文版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Facebook操控用戶情緒的研究引發道德深思>>
Facebook Inc. (FB)針對用戶情緒進行的研究引發了研究人員的深思,
并呼吁創建更完善的網絡世界道德準則。
該研究的主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心理學與公
共事務教授菲斯克(Susan T. Fiske)稱,她認為整個事件將在商業人士和學術研
究人員之間引起強烈的反思。
2012年,Facebook和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透過
控制近70萬Facebook用戶的動態消息顯示情況,以此來觀察社交媒體中的情感傳
播。
研究發現,閱讀更多積極性文章的用戶傾向于寫較為正面的帖子,反之
亦然。這項研究6月早些時候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但上周五的一篇博客稱該研究將
Facebook用戶當成了“實驗室的小白鼠”,這無疑激起了民憤。
Facebook周一表示,這項研究可能包括未滿18歲的用戶。公司稱,自該
研究進行以來已修訂了指導方針,擬議中的研究目前正在接受三項內部評審,其
中一項為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
這一事件揭示出企業和研究人員是如何利用在線創建的龐大數據的。包
括Facebook和谷歌(Google Inc.)在內的互聯網公司出于某些原因會對網站進行
例行測試調整,例如鼓勵用戶點擊更多鏈接或廣告,這是互聯網公司的主要收入
來源。
這些企業把同一頁面的不同版本給多組用戶觀看,并監督用戶的反應。
在業內,這被稱作“A/B測試”。A和B分別指兩個不同的版本。
早期的A/B測試主要關注的是網站的配色等問題。Apptimize的首席執行
長Nancy Hua說,如今,這一過程被用來“讓人們在網站上、在應用中和在生活
中做企業希望他們做的那些事”。Apptimize是一個專門為其他企業做此類測試
的初創企業。
谷歌的發言人不予置評。
批評人士說,如果是在Facebook這樣大規模的網絡——Facebook有13億
用戶——上進行此類測試,那么該測試本身具有嚴重的道德問題。研究技術對社
會影響的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社會學教授Zeynep
Tufekci說,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藉此討論這些公司給人們的生
活帶來的廣泛影響。
這項研究的編輯菲斯克說,她對此項研究存在道德上的擔憂,因為研究
人員可能被認為操縱了人們的情緒。她說,作者們告訴她該項研究不需要康奈爾
大學的道德審查委員會進行全面審查,因為該研究是以“事先存在的數據”為基
礎的,而且研究已經“去身份化”,因此對研究者來說,用戶是匿名的,這時她
的擔憂才有所緩解。
菲斯克說:“這意味著,Facebook已經有了相關數據。我依賴康奈爾大
學的判斷。而且聽起來康奈爾大學似乎也在依賴Facebook的判斷。”
康奈爾大學在網站發表了一則聲明,稱道德審查委員會認為無需對研究
進行審查,原因是參與研究的康奈爾大學教授只能接觸到結果,而接觸不到任何
用戶數據。
Reed Albergotti / Elizabeth Dwoskin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3.新聞連結: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40701/tec150651.asp
4.備註:
要被盜帳號了(誤)
這應該是在研究中國大陸的網路審核,刪除了特定字詞維持河蟹。
之前北捷殺人事件發生,台灣雖然無刪除特定字詞的作法,但是發表特定字詞,
就會有人來查水錶了(誤),是被拘補上銬,文字獄再現嗎?
研究的結果雖然在未實驗前就已經知道,但下次要戰大陸的網路審核
就有材料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