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鉅亨網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林毅夫近日撰文指出,應該可以把這些保護補貼
取消掉。“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我們是低收入國家,一直到2003年我們都還是低收入
國家,現在已經是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資本已經不是那么短缺。原來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行
業,現在已經具有比較優勢。釜底抽薪的解決方式就是像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講“讓市場在
資源設定上起決定性作用”。什么是決定性作用?就是價格由供需來決定,而不是由行政
計劃來決定。這一論述對理論界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像電信、像交通、像銀行業的壟斷,有壟斷就會有壟斷利潤,有壟斷利潤就會進行尋租。
維持這些保護措施帶來的代價就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腐敗和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
大。
國內也是一樣,在雙軌制時候確實為了讓不具比較優勢的國有企業能夠生存,不得不給它
保護補貼。在金融上面進行抑制,就是以大銀行、股票市場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大銀行
基本上都是給這些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資金價格是低於我們這個發展階段應該有的資
金價格,很多上市老板把募集來的錢當成賺來的錢。這些大企業都會得到補貼,那是誰補
貼它們?就是這些把錢放到金融體系而得不到金融服務的小農戶、小企業,有的在服務業
,有的在制造業。相對窮的人補貼相對富的人,收入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為了拿到這個補
貼,當然你就會去行賄受賄,於是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腐敗現象越來越大。
資源產品也是一樣。按照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全國人民所有,但不是全國人民一起開
采。1983年前沒有問題,開采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開采權基本上是免費取得的,產品賣
的價格也很低。1983年以后,礦山企業進行改革,民營企業可以進入,外資企業也可以進
入,允許多種所有制競爭;1993年后,資源價格和國際接軌,但是取得開采的稅和費非常
低。比如說,這個礦可能有幾十億、幾百億,取得這個開礦權也不過是幾千萬,拿幾千萬
就能夠獲得幾十億、幾百億元的資產,誰都要想辦法得到。造成的問題不僅是收入差距越
來越大,而且是尋租腐敗的普遍。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山西一些地方的地礦局長幾年
就可以積累幾十億元資產。這就是尋租來的,就是腐敗。
還有一些服務業的壟斷,像電信、像交通、像銀行業的壟斷,有壟斷就會有壟斷利潤,有
壟斷利潤就會進行尋租。在過去,在轉型過程當中,因為當時有一些資本很密集而又無法
缺少的行業,如果不進行保護的話,就無法存在。維持這些保護措施帶來的代價就是在經
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腐敗和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
現在,我覺得應該可以把這些保護補貼取消掉。“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我們是低收入
國家,一直到2003年我們都還是低收入國家,現在已經是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資本已經不
是那么短缺。原來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現在已經具有比較優勢。
釜底抽薪的解決方式就是像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講“讓市場在資源設定上起決定性作用”。
什么是決定性作用?就是價格由供需來決定,而不是由行政計劃來決定。如果金融的價格
,比如說利率放開,貸款利率和儲蓄利率放開那就沒有補貼了,沒有補貼就不會有尋租,
儲蓄者就可以得到足夠的回報。資源稅費提高到國際水平,那么資源就變成一個正常性的
行業,就不再是一個暴利行業。然后,將因為減少補貼而獲益的政府財政支出用於社會福
利等各方面的改善,這樣就會釜底抽薪地解決收入分配不均和腐敗現象。
3.新聞連結: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703/KIWJNLRZL6H5M.shtml?c=headline_sitehead
4.備註:
幻滅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