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wsswen (新鮮人)》之銘言:
: 這樣做方向是對的 不要再省了 沒有意義的
: 現在的台灣和以後的國際社會 成功都不是省出來的 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
: 成功要省 要存 這是cost down思維
: 你不如去吃吃喝喝 學習什麼叫文化和享受
: 有辨別力和鑑賞力之後 做吃的做賣衣的 從地攤到小店 小店到連鎖
: 才是我們這代的成功之道
: 但連這個方向 如果都一堆失敗主義 我不行 不可能 那真的都是當魯蛇的命
: 連玩和享受都輸人....
中肯,我也是成家需要大量採購生活時才體悟到,省只會拖垮台灣產業
因為出生自普通家庭,所以家裡買的東西常以價格為最優先考量
這種決策模式反映在日常生活上,
就是鍋貼有一顆4元就不買一顆5元的,
罐裝茶有一罐20元的就不買一罐30元的
因為對品質不講究,所以價格就變得很重要,
如果一個國家裡像我這種消費者佔大多數,整個經濟就很容易發展出成本至上的思惟,
而不會去追求精緻化跟差異化。
雖然我也很討厭慣老闆,但假設我去創業,
我也會因為競爭的是低階市場而選擇以最低的人力成本去開發商品,
所以我也不會高薪聘僱能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人才。
但如果消費者如我所得夠高,就會試著去了解
是否應該以多兩、三成的價格,去買無藥物無抗生素殘留的生雞蛋?
是否應該以兩倍價格,去買有機或履歷蔬菜?
每朝健康是市面其他瓶裝茶飲價格的50%以上,是否物超所值?
隨著所得的成長,消費者會慢慢去培養辨別力,不會只以價格為唯一考量,
需求精緻化會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不至於讓劣幣逐良幣,
我一個賣生活用品的朋友很不滿意的是,中國貨橫掃台灣,
但因為許多台灣人分不出中國貨跟台灣貨到底差在哪,而選擇採購價格便宜許多的中國貨
Michael Porter也說,如果國內沒有要求講究、甚至吹毛求疵的消費者,
那個產業除非直接進軍國際,在日、德等有精緻需求的市場競爭,
否則那個產業只靠對品質毫不介意的國內消費者,難以升級,
這也是我認為中國即使有錢、有廣大市場,也不會在中期內發展出高階品牌的原因
當然以上的前提是,資訊透明,且儘可能對稱,
以前陣子台灣的食安風暴來說,
違法添加政府驗不出來的化工產品,標示與實際產品不符,
導致民眾連基本的品質辨別都做不到,
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下,產業也難以升級,市場依舊是劣幣逐良幣,
這時單靠講究的消費者是救不了產業的,
靠的還是要政府的能力、業者的良心、以及允許爆料者的制度。
結論是,
一、產業升級有賴消費者的辨別力,消費者如果都貪小便宜,市場將會充斥廉價劣質品
二、消費者跟業者一起升級,前提是資訊透明化,
業者如果刻意隱瞞、欺騙社會,那需求講究的消費者也無助產業升級
訴求精緻市場的胖達人就是一例,而食用油造假中,也有很多高價品牌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