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期,由於蔣介石對反共這個核心國策的堅持,
以及蔣經國不得不轉型為安土重遷的在台發展策略,
兩蔣父子藉由土地改革、美援、十大建設等讓台灣重新活絡國家命脈的工程,
故將台灣比於為所謂的「三民主義模範省」。
最早蔣介石對「模範省」的理念,得要回溯至1930年代於江西南昌的「新生活運動」,
與當時台灣的「皇民化運動」相互輝映,具體要求民眾破除陋習、改良風俗等等。
後來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中提議要收回比同時期比中國許多地區更文明、更發達的台灣,
就可以證明老蔣收回台灣的動機「確實不單純」
(當初孫文默認台灣為日本領土,老蔣先前也沒有對日本索求台灣主權),
難道他已經知道接下來面臨的國共內戰,蔣軍將淪為強弩之末,得找安身立命之地?
老蔣順利從日本人手中獲得台灣後,先派陳儀率軍探路,曾經在日本學習軍事的陳儀,
來到台灣也對日本人把台灣建設到何其先進、何其發達的程度大為驚嘆,
一如東北的日本殖民城市大連、瀋陽、長春那樣整齊規劃、民眾生活井然有序;
惟因中台文化差異間接導致的二二八事件爆發,加上蔣軍徹底輸掉國共內戰,
只得狠下心來以反共為前提在台灣實施戒嚴。
老蔣當然知道,只要民眾生活安定就不會有反抗,因此就搭上韓戰順風車接受美援;
蔣經國也跟隨父親的腳步,重用孫運璿、李國鼎等菁英人才,
讓台灣曾經有過「台灣錢淹腳目」的盛世。
兩蔣父子私下認為,台灣奇蹟乃「三民主義」領導方針下的「模範省」成就。
有沒有台灣曾被比喻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