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go5566 (WEGO!)》之銘言:
: 最近7-11開始推出了 "德國蔡司高級無鉛水晶玻璃杯" 的集點活動
: 不過7-11的玻璃杯上卻是寫著 "Schott Zwiesel"
文長慎入
正如上一篇所說 Schott Zwiesel的確是蔡司集團下的子公司
而且憑良心講 他家的東西真的不錯
說到水晶杯 最有名的就是捷克的波希米亞水晶、威尼斯水晶和奧地利的施華洛士奇
三個地方的產品都並非真正的水晶 而是水晶玻璃
除了奧地利以外 剩下兩個地區在歐洲都有悠久的玻璃製造歷史與獨特工藝
13世紀 波西亞米人在該地建立十幾個玻璃製造廠
產出來的水晶玻璃成分為二氧化矽加鉀與鈣
威尼斯甚至更久 幕拉諾島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為元老院製作玻璃杯
威尼斯王國時期 玻璃工匠可以配劍、有刑事豁免權(根本就是給他們合法殺人= =)
坦白說 只要是當時的幕拉諾玻璃工匠 基本上你愛幹什麼都可以
就是絕對、絕對不能離開威尼斯
12世紀發明出一種加鈉的水晶玻璃 一直持續到17世紀
但大家所熟知的水晶玻璃 其實成分是二氧化矽加鉛 稱做含鉛水晶
由於威尼斯的玻璃製作工法不得而知 所以波希米亞水晶被廣泛傳到中歐和西歐
由於製作該種玻璃燃點較高 需要優良木材作為燃料 居然造成一場生態浩劫
1615年 英國下令禁止使用優良木材作為燃料 直接衝擊該地的玻璃廠
於是在逆境中求生存 英國工匠Ravenscroft發明了含鉛水晶
熔點更低 但卻更具可塑性
含鉛水晶威到什麼程度呢?目前水晶玻璃的混合物有鉛、鉀、鈉、鈦、鋅......
但水晶玻璃只分含鉛水晶和無鉛水晶兩種 大家就知道了
含鉛水晶的優點在於 鉛能增加玻璃杯的厚重感 讓它更能折射光線
光線在穿透水晶玻璃時 會折射成七彩光芒
另外鉛能增加玻璃的可塑性 在製作玻璃雕像時 含鉛量甚至可以達到49%
高含鉛的切面水晶 剔透的程度幾乎可比鑽石
雖然含鉛水晶是英國人發明的 但卻沒有肥到英國人多少
反倒是法國的巴卡拉在18世紀加重鉛比率到24% 稱為全鉛水晶
1830年又推出彩色的玻璃水晶 1855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
巴卡拉展出了5公尺高的水晶玻璃燭臺和7公尺的水晶玻璃噴泉
成為含鉛水晶全盛時期的最大贏家
後來奧地利的施華洛士奇將鉛的比例調到49% 生產出來的玻璃
是的 玻璃 居然可以直接當成鑽石鑲在首飾上賣
但是就在20世紀末期 水晶杯的歷史被徹底改寫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 水晶杯裡面在長期盛裝酸性溶液時會釋放杯中的鉛元素
造成慢性的鉛中毒
2000年後 歐盟全面禁止製作含鉛水晶
大家在被嚇得半死之餘(天阿沒有水晶杯日子怎麼過阿~~~~??) 終於記起了波希米亞水晶
1615年 波希米亞水晶沒落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優良木材達到燃點
2000年 歐洲人可以輕易克服這個問題 甚至製作出品質更精良的鉀鈉水晶
也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森林玻璃」 因為一開始就是拿森林的樹來做這種玻璃
製作出來的杯子 因為悅耳的敲擊聲被稱作「音樂杯」
統一超商贈送的杯子 就是這種無鉛玻璃製作的杯子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裡 你可能會覺得 噢 好像是個蠻了不起的東西
所以的確是值得集點收藏一下
錯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工藝製作這麼長的一段時期裡 一點德意志地區的影子都沒有?
是的 一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 大家一聽到made in Germany
基本上就像現在大家聽到made in China一樣
手工藝製作技術極爛不說 自己設計的風格說得出去的也就只有個畢德麥雅式
還是想模仿法國的巴洛克但又沒錢弄得那麼豪華所以只好自我安慰是中產階級的品位。
工業革命拯救了德國
20世紀後 德國所有的設計包括建築、室內裝潢、服裝、家飾
都是以「堅固、耐用、量產、無美感」作為最高指導原則
(「無美感」這部分是真的 當時德國設計師的格言是「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
不過倒是意外誕生出現代最受歡迎的極簡美學 都是1970年代之後的事了
Schott Zwiesel的杯子就很有德國的影子
19世紀長那樣、21世紀還是長這樣
如果你款杯子一直長賣到23世紀,還是會長那樣
永不過時,雖然也永不入時 這就是德國人心中的極致美學。
但是德國人這樣做 並充分運用工業優勢大量製造 就是為了把價格控管到可以負擔
卻又不至於太過泛濫的程度
「德國製造」是沒很便宜 但是想想可以撐很久 CP值其實不算太低
問題在於 亞洲實在把德國製造的價位炒得太高
差不多每一項德國製造的物品 在台灣至少都是德國原價的兩到三倍
更何況德國每年一月和七月都有大減價 折扣一折到五折不等(真的一折 少個零)
消耗品更誇張 發泡錠、百靈油、Ritter巧克力 台灣那價錢根本是隨便喊的吧??
Schott Zwiesel的vina系列香檳杯 統一超商同款 原價5.4歐
http://ppt.cc/mfiA
就算你真的忍不到一月或七月用原價買 折合台幣也才200多 等到打折季 3歐
德國人才不會為了省那2歐跑去1歐商店買個中國製造杯
這才是德國製造的魅力所在:德國人是多麼務實的民族 要的就是CP值最高的
如果是台灣那個價錢 基本上德國製造的魅力就所剩不多了
這跟關稅無關 價差基本上是代理權、房租還有幣值問題附加上去的
說真的 如果人在台灣的話 還是買台灣製造的東西實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