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比街景,東京完爆台北這個大家都知道
同樣是觀光客必訪景點:淺草寺vs龍山寺
台北一樣輸到脫褲
淺草寺旁邊的景觀是這樣的:
http://miupix.cc/pm-E0HSK0
龍山寺旁邊的景觀?
淺草寺周圍的商店街是用同種風格下去規劃的
http://miupix.cc/pm-YXMZRT
龍山寺旁邊?華西街?廣州街?
當然在淺草也看到不少游民躺在路邊,也有目睹阿伯路邊尿尿,
但是整體給我的感覺不會太差,
因為你到了淺草寺不只是淺草寺,
連同週邊街道設計都是讓你會感受到自己走在古色古香的道路上,
龍山寺呢?景觀方面不提,週邊巷弄雖然非常古色古香,但有個整體的形象出來嗎?
到了淺草我會想把附近的商店街通通走過一遍,但到了龍山寺我想觀光客可能完全不會想走走附近的巷弄。
※ 引述《dagoma (兩津)》之銘言:
: 台灣旅遊也沒這麼爛。
: 其實,從90年代興盛起的「社區營造」開始,
: 由社區組織構成的社區參訪行程,逐漸也往「旅遊」靠近,
: 而且多的是「生態旅遊」「人文地景旅遊」為主。
: 我之所以會提到這些,因為之前有來自日本的四個教授,
: 曾經透過台南縣(改制前)政府,得知我們社區有生態旅遊。
: 人家也來了,體驗了我們鄉間還沒有被破壞的美景,
: 以及體驗植物染,吃在地風味餐,賓主盡歡。
: 也有來自北部的遊客只是短暫的來到我們社區,
: 聽一下簡報,就跑到社區的小雜貨店,很大聲的說
: 「哇...這裡還有這種雜貨店耶!」
: 然後一群都市俗(台語,都市人對自己不瞭解鄉下生活的自稱)就在店外面吃冰棒。
: 好不開心。
: 這樣的景況,不知道在多少年以前,就逐漸逐漸的沒了,
: 原先政府很支持社區的旅遊產業,
: 社區營造這麼有公民意識的工作模式,
: 在某政府上台以後,逐漸的逐漸的,一一的被收回。
: 申請經費做營造,評鑑那個評鑑這個,
: 明明開會都說的很好聽,要一起聯合做旅遊啥的,
: 等到社區也開始經營,賣自家的產品之後,又派會計師不斷的追問,
: 有沒有不當的利益輸送或是圖利特定店家,BLABLA....
: 每次開會都拿著日本的經驗來學習,
: 每次都說日本人很自主,
: 每次都說日本很漂亮......
: 結果政府到底有沒有要支持社區旅遊?
: 給一點點補助就要做一堆的數據出來,效益啥的,
: 做社區的通常都是社區內的有心人士,
: 但是缺乏專業,雖然有專業老師進駐,
: 但是老師畢竟有限,他也只能蜻蜓點水,
: 政府又一直要看效益,最後就只好湊齊那些「效益」以交差。
: 我是眼睜睜看到社區旅遊逐漸的又沒落了,原本是很蓬勃的。
: 然後你馬英九竟然是叫日本人檢討?
: 你馬英九知不知道長期以來,只要講到旅遊產業,
: 「日本經驗」就一定會是台灣旅遊的主要範本?
: 有錢的商人賺錢,效益好壞自己吞,
: 沒錢的社區要賺錢,賺少了就算了,賺多了又要來查帳。
: 誰要給你發展什麼社區旅遊?
: 明明最適合台灣發展的社區生態旅遊,
: 也變成跟政府關係好的才做的起來,
: 或是那些本來就很有名的,但是一旦有名以後,
: 也會從模範社區,熊熊跌落變成「過度商業化」社區,
: 雖然不再靠政府,但也就變質了。
: 要維持一個正常水平的旅遊,真的太不容易了,
: 但我沒看見政府出手幫忙,卻看見馬英九罵著旅遊典範說對方為什麼不來,
: 我也只能冷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