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專訪台塑董事長李志村 投資氣氛差 薪資恐變15K
《財劃法》不公造成負面循環 中韓簽FTA台灣完蛋
2014年08月24日
【周義朗╱台北報導】高雄氣爆事件使全台縣市政府對石化廠以高規格檢視,連帶重創國
內石化產業未來,對石化專區設立及石化業在台發展,國內石化界老先覺、台塑(1301)
董事長李志村接受《蘋果》專訪,滿臉無奈地坦言,「在高雄設立石化專區可行,但環評
會是最大問題。」
他感嘆,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讓稅收集中在中央,地方課不到稅,企業到哪都會被嫌
「只會下雞屎、不會生雞蛋」。在這樣負面循環下的投資氣氛,台灣經濟持續空轉,未來
,年輕人連15K都領不到。
環評冗長專區恐難設
李志村表示,台灣石化業一直被汙名化,例如南亞(1303)最近有意到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蓋加工廠,在南卡看中一筆土地,結果當地政府願意免費奉送一半。而日前路易斯安那州
長千里迢迢來台招商,強調路州也有便宜頁岩氣,希望台塑集團除在德州投資外,也可考
慮落腳路州。至於中國甚至是又拐又騙,讓你到當地投資。
但在台灣,同樣的投資案受到待遇卻是大相逕庭,李志村無奈說:「到哪裡設廠,都遭到
當地民眾激烈抗爭,這就是台灣石化業長期被汙名化的結果。」他分析,並非高雄不能設
石化專區,重點是環評必須經過冗長時間,且最後極可能宣告環評結果失敗。
石化業長期被汙名化
深究其中原因,所有的投資障礙,還是歸於《財劃法》的不公平。台塑、南亞的總公司都
設在高雄市,2家公司2013年總共繳了33.3億元國稅,還有4500萬元地方稅,倘若沒有設
在高雄市,恐怕連幾千萬元的地方稅都沒有,凸顯地方財政不足。
台灣是否真的不需要石化業?李志村直言,所有的民生必需品,都有石化產品的蹤跡,「
椅子、書包、電腦、電視、電燈、衣服這些都是用石化品做出來的,難道要台灣的石化品
都要從國外進口嗎?」
他強調,台灣市場小、出口依存度高,一旦中韓簽訂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
貿易協定),台灣石化業就會完蛋,「萬一中韓零關稅,你根本沒辦法生存!石化產品光
關稅這一關,就沒辦法跟世界各國競爭。」
李志村更說,現行中國進口石化品關稅高達6.5% ,萬一中韓達成免關稅協議,「這個很
嚴重的,以後年輕人的月薪不是22K喔!可能剩下15K!」
做好管控安全就無虞
面對產業出現結構性變化,美國頁岩油、中國煤礦取代原油成為主要料源,台灣石化業該
怎辦?李志村坦言,現在石化業做原料會困難經營,一定得朝高值化發展。
觀察此次高雄氣爆,李志村快人快語:「看來像是箱涵惹的禍!台塑地下管線從德州到路
易斯安那州,就有600公里,但只要做好管線控管,其實石化運輸管線安全性比槽車好多
了。」
李志村小檔案
現職:台塑公司董事長、台塑集團最高行政中心委員
年齡:1935年生╱79歲
石化界地位:
◎在台塑集團任職長達57年,備受台塑集團已故創辦人王永慶重用
◎業者稱他「石化業老先覺」
家庭:已婚,育有1子3女
學歷:成大化工系
經歷:台塑公司總經理、協理等職務
重大成就:建立台塑美國公司,在當地設立石化專區
興趣:高爾夫、閱讀日文書籍等
專訪重點:
◎石化專區可行,但得先過環評
◎石化原料涵蓋食衣住行,台灣石化有存在的必要性
◎石化管線只要做好防蝕措施,安全度優於槽車
◎中韓若簽FTA,年輕人薪資將不到15K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3.新聞連結:
http://ppt.cc/~9~S
4.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