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香港在英國殖民時代不爭取總督直選的掛?

作者: longyin (龍吟)   2014-09-02 19:08:33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LoveMakeLove (愛製造愛)》之銘言:
: : 現在看香港人在那爭取普選特首
: : 讓我想起香港在英國殖民99年間好像沒有爭取過總督由華人擔任 更別說港督直選
: : 怎麼變成回歸中國就變成那麼積極? 佔領中環抗議快變成每個月的例行公事跟MC一樣
: : 有沒有這方面的八掛?
: 雖然香港爭取民主已經有幾十年了, 也的確有中國大陸在妨礙它的發展. 可是
: 這並不是目前民怨的源頭, 為何香港在英國時代對宗主國沒那麼大的反感. 其
: 實有政策的因素.
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公平的說,英國對香港的建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1970年代后,
英國開始更加用心的治理香港,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香港。從1971年開始
花了十几年時間把港英政府從一個貪腐嚴重效率低下的政府改造為了一個
高效廉洁的政府。
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港督不是香港人選的,港督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香港總督是英國委任的,同香港社會沒有任何直接利益關系,港督權力
無上,連所有立法委員都是他委任的,如果他不滿意,他可以撤換任何立法委員
和政府官員。只有這樣才有基礎進行大刀闊幅的改革,才有基礎推行一系列
雷厲風行的治港政策,才能頂住香港的反對聲音按自己的政治理念進行施政。
恰好,香港又遇到了麥理浩等几個頗有能力的總督。
香港經過長年發展,形成了一個數量比較龐大穩固的中產階級和富有階層。
而香港的這些有產階級的最大財務來源就是房地產和金融業,其中又以房產
投資為首。我看香港的很多報道,對房產投資一年賺几億的報道很多,特別是
香港的著名藝人們,很多從出道有錢開始就不停的投資房產,几乎不做其他
投資。
1997年香港回歸后,第一件事就是遭遇金融危机,一年多時間里香港房价下跌
超過60%,最后中共出資救市才托住香港的市場。期間香港的中產階級視
租務管制和八万五建屋計划為仇敵,大肆抨擊此項政策,而香港,各個媒体
不論左右,不論是否親共,其實都是掌握在有產階級手里,輿論上几乎都是附和的
聲音。港督可以不在乎媒体,特首卻不行;港督跟香港社會的聯系并不大,而
香港特首是香港人,生于斯長于斯,不可能不顧及有產階級的政策游說;港督
不怕立法會的掣肘,特首卻不行。
即使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國家,有產階級對政策的影響力也是大于無產階級的,
更何況,這是依賴豪紳統治香港的回歸后香港,中共對香港的經濟政策最初
几乎就是毫不干涉,這种情況下,豪紳們對政策的影響力可想而知,況且
董建華本身就是豪紳團体的一員,如果不听話,第二天就浮尸維多利亞灣了。
當然,這是笑話。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可以隨便噓。
: 英屬香港和中屬香港, 有一個分別, 是外人很難看出來的.
: 就是租務管制.
: 麥里浩時代, 也就是 1973 年, 香港設立了一個措施, 叫作「租務管制」, 這
: 個設施規定房地產的租金漲幅, 兩年加租不能超過市值的九成, 或加幅幅度,
: 不得超過三成. 香港政府曾經在 1921 年, 1945 年, 在香港因為世界局勢而
: 顯得動盪的時代, 都實施過這樣的政策.
: 因此房地產的發展, 沒有惡化成吸走所有產業的特質, 社會的壓力也得以抒解
: , 英國一方面說將香港建設成自由港, 實際上, 英國在經濟上是很謹慎的.
: 至於租務管制是怎樣取消的? 是一九九八年, 也就是變成中屬香港後. 中國大
: 陸方將香港的權貴以及高官, 在深圳成立了臨時立法會, 而這個基本上全被委
: 任的臨時立法會, 則通過了一個影響日後香港經濟的重要政策, 就是完全廢除
: 租務管制.
: 廢除租務管制後, 租金將可以無限制的上升, 這引致了兩個效應, 一個是高租
: 金吸乾了各種實業的生存空間和消費力. 另一個是資產泡沫很容易就出現, 在
: 零三年和零八年, 香港分別出現過兩次泡沫經濟爆破.
: 第二次泡沫經濟爆破引致了自由行, 是香港的高官想要解決破落的經濟問題而
: 向中國大陸要求的, 他們的說法是, 自由行能夠帶旺經濟. 然則, 實際的情況
: 是, 因為沒有租務管制, 自由行刺激了資產價格的暴升.
: 情況有多誇張? 香港的商鋪, 在六年內, 資產價格升了六倍. 租金則至少雙倍
: , 同時也把住宅的價錢和租金也不斷上升. 而聲稱會受自由行受惠的行業, 例
: 如服務業, 人員收入基本上不是停滯就是下降. 也就是說, 因為中屬香港沒有
: 租務管制, 所以自由行變成一個單純使資產擁有者(透過不斷加租)得利. 而其
: 他人不僅沒有受惠, 而且租金和物價導致的生活壓力大幅提高, 再加上因為租
: 金上升, 服務基層的小店承受不起租金做不下去, 令基層經濟進一步惡化.
: 至於自由行帶來的過度擠迫, 也就是空間資源和交通資源超過負荷, 則變成了
: 導火線, 也就是日後中港關係爆發的成因. 社會也變得分化, 資產擁有者和無
: 產者的矛盾變得尖銳, 擁有資產者的收入坐著就不斷上升, 沒有資產者的支出
: 卻不斷上升.
: 這就是當初收編權貴政策的副作用, 事實上, 原來香港的資產者, 在九七前一
: 直害怕共產黨來會實施共產主義. 但是現實是相反的, 為了控制香港, 反而給
: 予了資產者放任價格的權力. 但這不是沒有副作用的, 就是所有壓力轉嫁到基
: 層去, 而在近兩年來大量爆發. 問題反而變得更複雜, 大陸對香港常見的看法
: , 香港就是一群有優越感有錢人和一群資本家的地方.
: 但是現在的局勢卻是翻出一大群這樣的人: 一群在香港和大陸都沒有資產, 幾
: 代都只是難民和勞動者, 因為英屬香港那種政策才能夠安然生存, 成家立業的
: 人, 但失去了英屬香港, 變成中央政府與權貴代理人時, 這些人面對現在過度
: 的人口壓力和生活壓力, 無路可走, 便對現在的社會大規模的反感. 過去英屬
: 香港政府之所以設下租務管制, 就是害怕這個惡性循環的出現. 而很多人還是
: 不了解的, 甚至叫他們「你們不喜歡大可以離開香港」, 而不明白, 這些人除
: 了香港已沒有別的選擇, 這是一場困獸鬥.
: 這個決定性的不同, 才是令九七前後香港變得動盪的原因.
作者: freeunixer (御劍客)   2014-09-02 19:11:00
八萬五這個大家都知道是物業主跟物業商怕房價跌,
作者: arnold3 (no)   2014-09-02 19:11:00
給英國人治理沒啥不好 人家就是先進成熟
作者: EXIONG (E雄)   2014-09-02 19:11:00
你知道 我知道 獨眼龍也知道 然後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