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太便宜就懷疑、廠商不夠格就自己來
太龜毛!義美挺過塑毒風暴的秘密
在這一波塑化劑風暴當中,許多知名食品飲料大廠都躲不掉,反而是一向低調的老字號義
美食品,在此時卻因為所有產品皆通過檢驗,加上斥資新台幣六千萬元成立的「食品安全
研究室」,突然間受到矚目,甚至連總統馬英九都親自參訪該研究室,還讚許義美經驗是
業界標竿。
六千萬元的研究室有多厲害?居然可以幫義美安然度過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以及這次的塑
化劑風暴,而其他更大的企業難道沒有嗎?
看重來源!不靠機器,就踢掉問題廠
其實,這樣的研究室並非義美獨有。台灣食品業龍頭統一企業在其二○○九年的企業社會
責任報告書當中指出,該公司於二○○五年正式成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此中心與公司的
品保體系加起來,每年投資約一億五千萬元於食安檢測上。
「義美靠的並不是這些儀器設備,」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表示,光農藥就有數百種、抗
生素有幾十種,就連塑化劑也有十幾種,根本不可能只靠檢測,檢測只是最後一道程序。
他說,義美能夠在這幾次的食品安全風波中全身而退,靠的是從源頭控管,層層把關,包
括原物料產地來源、採購價格、廠商的客戶參考名單等等,「光是這樣,不用檢驗就可以
先踢掉很多可能有問題的原料供應商。」
他舉例,所有的原料採購都有市場價格可以參考,「突然哪一種東西,價格特別便宜,你
就要有所懷疑。」
嚴守標準!把關太苛,找不到供應商
即使過了第一關,之後的把關更為嚴格,義美採購部主管表示,供貨廠商要先自行提供檢
驗報告,但最終還是要經過「食品安全研究室」的檢測才算過關,「研究室那邊很囉唆,
有時候廠商東西是OK的,還是會被打掉,(研究室)標準比較高,很龜毛。」
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說,因為嚴格把關,有些原料甚至找不到供貨廠商。舉例來說
,像是做料理餐和冷凍食品的豆腐皮,義美曾經找過五、六家供應商,卻沒有一家檢查合
格,最後只好自己做,他透露,因為這個原因,很多食材最後都是義美自己做。
這次引發風暴的塑化劑,義美原本也不知道需要做這個檢驗項目,事件爆發後,才利用研
究室的「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依據衛生署提供的檢驗方法,成為目前全台三十三處,
可做此項檢測的單位之一。
寧賺慢錢!賣相差,也不多放添加物
「其實有很多東西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盡量不用添加物,」廖怡禎說,義
美之所以能躲過每次的食品安全風波,不是因為研究室或研究員有多厲害,除了從原料來
源就嚴格把關之外,少用食品添加物才是真正的重要原因。
「能不加就不加,」是義美對添加物的最高原則,高志明拿起一塊義美做的蛋糕說,它的
原料就是麵粉、蛋、糖、油,除此之外,完全沒有其他的食品添加物,證明添加物其實是
可以不加的,「但是消費者喜歡顏色鮮豔、味道香濃,通路為了滿足消費者,廠商為了讓
價格有競爭力,才會去想出一些其他的東西,」他說。
不過,這麼做是有所犧牲的,以義美的果汁來說,因為堅持用百分之百的鮮榨原汁,也不
經過濃縮再還原,所以比一般市售果汁來得貴,而不加添加物的西瓜汁,西瓜渣會沉澱。
此外,堅持不加亞硝酸鹽的香腸沒有鮮紅色澤、不加消泡劑的豆漿等等,因為義美這些「
龜毛堅持」,導致其產品價格高、賣相不好。
曾經有業務和行銷人員向公司反映,這樣會影響銷售,高志明卻不改堅持:「總有一天會
有市場的。」然而,產品卻常常因為銷售不好,價格又沒競爭力,被通路下架,最後商品
只能在義美自己的門市販售。
為什麼這麼堅持?高志明說,這和經營者理念有很大的關係,他不是專業經理人,不用急
著求短期績效表現,企業要看長久,才能永續經營。「很多事情比賺錢更重要。」他說。
這點義美的供應商都很清楚。和義美合作十多年的果汁供應商佳美食品工業董事長游昭明
表示,一般廠商多以價格為第一考量,「越便宜越好,」但是義美卻總是先要求品質,不
計較價錢,而對廠商的評估也不只是查廠而已,還要求經營理念要能夠相通。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畫室主任簡相堂表示,風險和成本是相對的,降低一點風
險需要很高的成本,而食品業又是微利產業,多數靠規模賺錢,義美產品相對少量多樣,
卻能盡量減少食品添加物,多使用天然食材,十分難得。
他表示,添加物不是拿掉就可以了,還是要保持產品的穩定性、保存性、口感等,「這真
的很難,重要的是,還要消費者願意埋單。」
從最後一關一路往前看,成立四十多年的義美食品公司,因為有著龜毛堅持,寧願選擇少
賺,或許因此擴張腳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這樣的企業精神和品牌價值,在塑
毒風暴中,完全顯現。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1485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