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ark0816 (阿杯)》之銘言:
: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藍綠名嘴都說,
: 選民喜歡投贏的一方,而不喜歡投會輸的一方。
: 關於這一點的邏輯,我實在搞不懂。
: 大叔投票已經有18年的歷史。
: 但是大叔投的幾乎是輸的一方。或者,廢票。
: 選舉不是選賢舉能嗎?
: 投票行為,應該符合自己的政治理念。
: 投會贏的一方,是三小?
: 有人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種邏輯出現嗎?
: 如果真的有這種選民,是不是表示該地的選民素質不佳,
: 只是隨風飄,而不理解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政府?
多年下來,我幾乎每投必輸,
因為我都挑非藍非綠的選。
候選人有很多種,但大致上就是民代和xx長這兩類
民代就是各級議員和立委,xx長就多了,里長到縣長都算.
為什麼投非藍非綠呢?因為藍綠我都不滿意
那透明的比較好嗎?我想也不會好到哪去,但至少會有個非藍非綠出現,
這種"透明"的當選人一多,就有可能形成第三勢力,以打破目前的藍綠格局。
我的想法很簡單,其實算單純:
假設某地有選民100人,選舉時,有70人參與投票,30人未投票或廢票
這樣一來,整體有效票數就是70票。
假設藍軍得到38票,綠得26票,其他6票。
因為得票率是以有效票數來算,是故:
藍得票率為54.3%
綠得票率為37.1%
其他得票為8.6%
這樣的現象,就變成藍的無論如何都過半,有沒有"其他"都無所謂,
而綠軍即便加入"其他",也還是沒有過半,一樣沒皮條
假設這30個人有20個是因為對藍綠都不爽才不投票或廢票,
現在他們都投透明的,而有5個人依然藍綠選邊,5人在國外回不來,那就變成:
有效票數95票
藍得41(+3)票
綠得28(+2)票
其他26票
於是在除以有效票數後,
藍得票率為43.2%
綠得票率為29.5%
其他得票為27.3%
於是藍本來過半,變成未過半,最傷
綠本來就沒過半,就算比例降低,也還是有不小影響力
這個"其他",可能是偏籃,偏綠,偏紅......或就是真的透明的
但反正他們不是"正宗藍綠",分開看沒什麼,但加起來就影響力驚人,
藍未過半,必須爭取"其他"支持才能過半;
綠也未過半,但使出吃奶的力氣的爭取"其他",也有過半的機會
這樣一來,藍就不能有那種"做再爛也能過半"的心態,有侍無恐的亂搞,
綠也不必因為註定過不了半而暴力杯葛,
而"其他"因為人多,必定會組個什麼"聯盟"應景一下,
台灣有機會從藍綠選邊進入三足鼎立的階段,
雖然"其他"的當選人做得不會比較好,
但立場和藍綠不一致,就讓整體環境有更多彈性,
整體來看應該算Z>B,
所以我總是鼓吹不投票或廢票的人,一定要去投票,不管他投誰。
我總覺得台灣現在這樣,那些不投魔和廢票魔責任很大,
也不全然就是"大邊族"的責任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