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g (X_X)
2014-10-14 12:33:551.媒體來源:
中國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中國時報【廖珮妤╱台北報導】
一名14歲國中生愛打電動,某天放假在家打了一上午,沒想到右腿竟腫一大圈,且
疼痛難耐。63歲吳永捷騎車腿部受傷,小腿持續腫脹,變得比大腿粗。兩人就醫檢
查後都發現是腿部靜脈血栓,可能與體質、遺傳、長期久坐不動有關,若延誤治療
,可能會休克死亡。
昨天是世界血栓日,台大醫院為讓民眾認識血栓疾病,邀請醫師演講。內科部名譽
教授、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沈銘鏡說,血栓分成動脈與靜脈,動脈血栓包含
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靜脈血栓則包含肺栓塞,與常見的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症狀
為腫脹、皮膚發熱、疼痛。
沈銘鏡表示,白種人發生血栓的機率較高,盛行率約為每1000名成人中1到2人罹病
,國內發生率較低,每1000人有0.5人左右。
台灣的血栓好發症有50%機率是先天遺傳,但也有一半病人不明原因所致,醫師推測
和受傷、開刀、懷孕生產、久坐或久臥不動相關。63歲吳永捷昨天出席血栓日活動,
分享他25年來的治病心得。他說,某次騎自行車被踏板打傷後,雙腿開始腫脹難耐,
小腿比大腿粗,路都不能走,檢查發現是先天性S蛋白缺乏。
這些年每天服用一顆抗凝血藥物,病情獲得控制,生活也恢復正常。台大醫院小兒血
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東燦說,血栓好發症一旦發病,就要一直服藥,無法根治,他遇
過年紀最小的案例僅3歲。若有靜脈栓塞疾病,發生心肌梗塞等動脈栓塞的機率也會比
較高,建議民眾多運動、少久坐。
3.新聞連結:
http://ppt.cc/uq0W
4.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