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催生者 前總統李登輝獲頒名譽博士
中正大學「花在我嘉」25年,如今孕育不少「正」字人才。在創校初期,擔任籌備委員會
召集人的時任副總統李登輝先生,當時不僅拜訪日本、美國等大學做為中正建校藍圖參考
,更在落成後持續關心校園發展。適逢中正校慶,校方特別於今(28日)在該校大禮堂國
際會議廳,頒贈前總統李登輝名譽博士學位,並邀請李前總統分享多年的政治哲學,而李
前總統亦贈予中正大學85本其相關出版書籍、18張影音資料。
民國七十年代,當中央正視到雲嘉南教育問題,並在地方名流人士積極奔走、爭取設校
30次之後,中正大學終於落腳嘉義,而當時便是由時任副總統李登輝先生擔任籌備委員會
召集人。建校前,李登輝前總統特地參訪日本筑波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才發展出中正
建校的計畫藍圖,從校地的規劃、視察到召開籌備會議亦無不親自出席。在學校落成後,
李前總統更持續關心校園發展。
今日中正大學特頒授前總統李登輝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感謝李前總統在中正大學創
校過程中的貢獻及日後對中正的愛護。而在典禮上,李登輝前總統亦以為台灣開創自由民
主的新時代、確立台灣走向世界的新戰略、引導台灣邁向平等幸福的國家等面向,與聽眾
分享其政治哲學。
「世界上的獨立國家不一定是民主國家,但世界上的民主國家一定是獨立國家。」徹底
執行、實現台灣民主化是前總統李登輝一生努力打拚的目標。因此,李前總統從政以來,
積極推動修改憲法、完成民主改革到總統直接民選。他也提出了「新時代台灣人」的內涵
,是指民主社會裡具有公民意識的國民的總稱,不以人口佔多數的族群為主,而是一視同
仁的平等看待所有成員的公民身份,使台灣人再一次建立身份認同。
「台灣是世界的一部份,不是任何大國的一部份,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均不依附
任何大國。」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改變世界,也改變台灣國際環境。李前總統表示,台
灣須採取新的國際戰略,要以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在國際上重新定位、重新出
發。
李前總統也提到,政府不僅須加強與自由民主國家的全面合作,抗衡中國軍事霸權擴張
,對於因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挑戰,更應當做好面對全球布局的規劃。「假如自由國家對中
國專制制度的崛起失去警覺,將會給亞洲與世界帶來巨大災難。」
「現在大家都在喊拼經濟,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怎麼才能讓人民有
信心,有勇氣去拼。」李前總統說,一直追求低成本的生產模式,爭相到中國投資,致使
大量資金外移到中國,造成國內投資降低、失業增加與實質所得減少,「這種『台灣接單
,海外生產』的發展模式,看似對個別企業有利,但就台灣整體利益而言,就像是浮士德
用靈魂與魔鬼從事交易一樣。」
而失業與貧富差距的擴大已成為當前台灣薪資階層痛苦的根源,李前總統也說:「目前
政府縮小貧富差距優先的工作,不是針對有錢人進行『抓大放小』式的稅改,而是要針對
產業外移進行有效管理,如此才有可能把GDP的成長轉化為多數家庭所得的增加。」
「過去,台灣經濟最輝煌的時代,中小企業可說是創造奇蹟的頭號功臣。」李前總統也
建議政府應鞏固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聚落的技術生根。「在國際貿易談判時,
台灣農業總是被犧牲,導致目前超過四分之一的耕地休耕或廢耕。」李前總統指出,台灣
天然資源非常豐富,政府應積極鼓勵再生能源發展,不僅不需要進口石油或依賴核電,更
能建立新興產業,出口相關設備與技術。
此外,李前總統認為政府應重新界定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主從關係,「以實際從事生
產性活動的農業與製造業為主,以金融服務為從。」他強調金融政策不能只是鬆綁,有新
的金融商品就須有相對應的金融監理機制。
中正校方除了在會場外的牆上陳列李登輝前總統與籌備委員會合影、與學生合影及參觀
工地、圖書館等歷史照片,更製作「創校籌備期間相片輯」致贈李前總統留念。而李登輝
前總統則特別贈予中正大學85本其相關出版書籍,其中也包括《台灣的主張》、《21世紀
台灣要到哪裡去》、《我是不是我的我》等李前總統著作,以及18張影音資料做為該校圖
書館典藏。
http://www.ccu.edu.tw/show_news.php?id=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