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ickstarwind (未來在手中)》之銘言:
: 好像中南部跟北部切仔麵不太一樣?
: 一種是陽春麵 也叫切仔麵?
: 一種是乾麵上面就加肉燥 招牌寫切仔麵?
: 有的是寬麵 有的是給黃麵?
: 還是只要用 撈麵匙 給他 撈一撈 甩一甩後
: 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切
: 發這種聲音出來的 一律都叫切仔麵?
: 到底是哪個? 有沒有真切仔麵的八卦?
其實在臺北蘆洲傳統的切仔麵做法是
會用竹子編成的麵扣啊把麵裝進去
然後在煮的過程中用同行戲稱鶴型手的方式左右甩麵(其實有點偏向從左下甩到右上 右手
的手勢)
然後在煮麵的過程中因為竹簍中間會有縫隙讓水旋進去
所以切仔麵真正煮完的時候 敲出來的形狀會是固定的竹簍形狀
而不是散在碗裡面
不過現在的切仔麵店很少有人這麼費工
因為這個過程把麵煮出來平均需要1分多鐘
但如果你用一般市面那種在燙青菜的鐵篩煮的話不到一分鐘就可以上了
速度上有差 所以漸漸的這種傳統煮法就比較少人在用了
以這種煮法煮出來的麵確實有比較好吃
大概是因為上桌的時候基本上麵是成型的 所以不會通通泡到湯
會比一般散開的還要Q
煮的過程很有趣 但是時間長就真的可惜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