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好,不久前接到您來信指教關於所執行的一項電訪題目的設計。
首先,請容我說明,這是一個一連串有關候選人競選策略效果調查的一部分。如您所
知,候選人為了要勝選,都會試圖擴大本身之長,設法降低弱點可能造成的影響,從而在
競選策略上各出奇招,但候選人運用何種策略,以及這些策略究竟有何效果,往往因為事
涉候選人的機密,不易為研究者取得,研究者因此會藉助媒體相對接近候選人的優勢,詢
問選民對媒體所披露候選人選戰策略的認知和評價。值得順帶一提的是,也因為仰賴媒體
報導的研究需求,競選期間的選舉民調的內容,無法不緊緊跟隨媒體所呈現的選舉情勢發
展,在問卷中據實形成訪問的題目,並以相對較易造成受訪者有壓迫感的問法(push
polling,可能不太適合譯為「抹黑民調」)來訪問受訪者。
其實,到您所質疑的本次兩個問卷題目的此刻,個人已經接到好幾位受訪者因為我們
所執行的這幾次調查的性質,引發了相當激烈的回應:要不就直接以「你們是哪一個單位
?為什麼要問這個題目?」嗆負責電訪的訪員;要不就根據我交由訪員提供的姓名和服務
校系,來信詢問,甚至打電話來責難!
根據個人的判斷,有些應該是連勝文先生的支持者,也有些感覺上是柯文哲先生的擁
護者。因為,除了您所質疑這次調查中詢問的題目,之前的調查也曾因所設計(如下)的題
目,詢及有關連勝文先生被批評「權貴」、「住帝寶」等比較尖銳的問題,而被受訪者來
電破口大罵:「你是陳XX嗎?你憑甚麼?怎麼可以問這種題目?」「甚麼爛教授!」、「
毀謗!」等。例如:
有人說:「連勝文是權貴子弟(台語:是有錢有勢的人的兒子),所以不適合擔任台
北市長。」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
有人說:「連勝文住在帝寶這種很貴的房子,所以不瞭解一般民眾的想法。」請問您
同不同意這種說法?
然而,我們所使用的問卷設計方式應非特例。依據個人的理解,使用民意調查的研究
者,如欲探究受訪者深層的心理情感,往往會設計帶有情緒性的問題來詢問受訪者,例如
在TEDS(「台灣民主與選舉調查」)2003,就有以下問題:
16. M9a.下面,有一些關於台灣和中國大陸關係的看法,請問您同意還是不同意?「不
管中國是怎樣的落後(台:落伍),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是最值得驕傲的。」
17. M9b.「要掌握台灣人自己的命運,就是要割斷與中國的關係,建立一個兩千三百
萬人的生命共同體。」
18. M9c.「不管台灣與大陸在生活上有多大的差異(台語:差別),我們都要有耐心地
加以克服,完成國家的統一。」
19. M9d.「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台灣要追求自主獨立,中國無理由加以干涉。
」
20. M9e.「台灣要與中國大陸合在一起才會有前途。」
21. M9f.「中國的歷史是中國的,我們要創造屬於台灣自己的歷史。」
這些問題對若干受訪者而言,乍聽之下可能會感覺受到侵犯,卻有助於研究者探測受
訪者的心理情感。正因如此,執行這類調查時時就有一些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簡單的說
,您和前次調查的受訪者所接到的電訪題目中,因為涉及到受訪者對候選人較深刻的情感
因素,難免引發不同政治立場受訪者的不悅,所以訪員理應在提問之前,告知受訪者有「
拒答」的權利,甚至可以直接拒訪,結束訪問。可惜的是,此一電訪調查最終還是使包括
您在內的部分受訪者,產生了「刻意抹黑選擇人」,或「引導受訪者作答」的誤會,實在
遺憾!
以上是我和同僚們接連幾次電話民意調查設計問題的整個背景,謝謝您讓我對您的質
疑和批評得以有所說明如上;更盼藉此向因為這項訪問而被叨擾,甚至感到不快的所有受
訪者,由衷地致上萬分的歉意。最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個人已思索一方面強化對訪
員的訓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未來如有必要設計類似的題目,或許可改採以「有人
說…,但也有人說…,那麼您比較同意哪一種說法?」兩面並陳的方式來問,希望能避免
再度引發爭議。
再次謝謝您的指教!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陳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