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BBC中文網
2.完整新聞標題:
訪談:「中國更像日本今日的『黑船來航』」
3.完整新聞內文:
歐陽成
BBC中文網記者
11/17/2014
1853年,時為日本嘉永六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裏(Matthew Perry)率領密西西比
號、薩斯奎哈納號、薩拉托加號和普利茅斯號四艘艦船來到日本,向日本官方遞交美國總
統的國書。
這起事件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由於這四艘船的船體均為黑色,後人將此事件稱為「
黑船來航」,且多看成對孤立日本的衝擊。次年一月,佩裏再率軍艦駛入江戶灣,日本終
於打開國門。
對當代研究日本的觀察者來說,這起事件促使當年封閉的日本急速變革。整個二十世紀,
世人目睹了日本的興衰。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從高速增長走入緩慢衰退。直到兩
年前以「三支箭」為代表的安倍晉三再次上台,讓日本經濟上重有起色,外交上更加活躍
。
新版「黑船來航」
「日本回來了!」(Japan is back!)安倍晉三上任以來在多次外交場合上這樣表示。不
過,在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看來,安倍政策調整
更大的一個動力是正在經濟與政治上崛起的中國。他認為,對日本來說,中國今天的變化
更像是當年的「黑船來航」。
在擔任《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前,皮林曾為該報東京分社社長。在日本3‧11地震後,
他將自己對日本的觀察寫成《彎折逆境:日本與生存藝術》(Bending Adversity:
Japan and the Art of Survival)。
「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崛起)讓日本面臨新的挑戰,」皮林說,「在中國弱的時候,日
本變得強大…在後明治維新時代,日本一直都很強大,他們也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經濟上
崛起,成為『亞洲奇蹟』。而那時,中國卻經歷著各種運動和革命,內耗不斷。」
「直到最近幾年,中日兩國才變得旗鼓相當,軍事上、經濟上,還有兩位都很強大的領導
人…我們長久以來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況,兩個相似,但不同走向且有著巨大歷史包袱的文
化如此互動。」他還說,中國在內外的變化,為安倍在第一任期後重回政壇創造了機會。
不過,改變日本的政治和經濟現狀並不容易。在過去兩年,日本與中國和韓國因歷史問題
鬧得不可開交。這其中,中日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問題劍拔弩張。在剛
剛過去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與安倍的「歷史性」握手再次說明
,爭議尚未結束。
「這次會面並不是美好友誼的開始,中日兩國的關係仍然十分脆弱,」皮林對BBC中文網
記者說,習近平與安倍的見面象徵意義更大,「中日間的爭議問題持續了至少幾十年,關
於釣魚島的爭議並不會很快就結束,雙方各執一詞,沒有共同點。」
「安倍經濟學」
皮林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日本交替頻繁的政壇,安倍的政治生命會比過去多任首相
都長。不過,無論安倍在海外如何努力來改變日本的地緣政治位置,對他來說,最重要的
任務是應對日本的經濟頹勢。
周一(11月17日), 官方數據顯示,日本經濟再次陷入衰退。日本共同社分析稱,這反
映出「安倍經濟學」已經窮途末路。
日本近期的經濟改革備受爭議。不久前,「安倍三支箭」的教父,耶魯大學教授濱田宏一
對皮林說,他對貨幣寬鬆、財政靈活性、結構性改革這「三支箭」的打分分別是A、B和E
,拼起來正好是安倍的名字。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日本經濟分析師馬塞爾‧提裏安特(Marcel Thieliant
)對BBC中文網記者說,目前來看,「安倍經濟學」中的「第三支箭」令人失望,而其總
體計劃中的大部分都仰賴於貨幣刺激。
「相反,日本政府應當通過一個財政刺激計劃,讓企業更加願意提高雇員的工資,」提裏
安特補充說,日本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仍然十分關鍵。「但結構改革總是面臨多重阻力,且
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責編:葉靖斯)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ppt.cc/qMsQ
5.備註:
頭一次聽到黑船故事是在動畫<神劍闖江湖>,但我搞不懂得是就對岸這例子而言,黑船是
誰呢?
感覺日本接下來幾年到了相當危機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