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228事件本省人和外省人各死多少八卦麼

作者: exeexe (千江水 千江月 萬里路)   2014-12-22 20:48:10
你講到這個 就剛好可以回顧ptt圖帥的經典打臉文
http://ppt.cc/Ug74
作者Tukhachevsky (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
看板MdnCNhistory
標題Re: [問題] 美國援助台灣的金額
時間Tue Apr 26 01:46:38 2011
※ 引述《cutsadh ((閉關!))》之銘言:
: ※ 引述《Tukhachevsky (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之銘言:
: : 很少看到被打臉後的反駁文只能拿出這麼蒼白無力的反擊。
: 忙裡偷閒來看一下。
: 說實在的,你這些回應都超好反頗的,沒花幾分鐘回你。
: 之前那位反駁我的網友比您高明多了。
: 簡單來說,你其實都是在打空氣,很多東西根本沒打到我,我提的實質數字或內容你竟

: 幾個敢碰的,甚至有數字大有問題,這才好玩。
想當年紅小將們在質疑陳寅恪,大概也是說差不多的話。
: : 這句話可謂非常了不起,這位Angers Maddison教授的數據只用了這幾句話就無視掉

: : 然後用兩位台灣本地的學者為自己作辯解…。
: 這打不到我吧。
: 何來辯解? 我說的是事實,經濟數據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情,誰說無視的呢?
: 我只提了其他學者的數字證明這種會不一致的情況,你就認為是無視嗎?
: 你看我最後承認甚麼好不好,錯的話我是有勇氣承認的。
可能寫作自知之明,唸作ㄧㄝˋㄌㄤˊㄗˋㄉㄚˋ
: : 不過,要打他每一個點可都需要大量數據或註解支持,可不是用這樣兩句話就把事情
交待
: : 過去,這在學術筆戰是標準零分的行為。
: 這就好玩了,我只是提一個gdp計算上的問題,他當然是大師級人物阿,但一流學者不
代表OD
: 就不能質疑ok?
: 學術筆戰?說實在的,我們現在這層級根本算不上學術,我很有自知之明的,你說學術

: 戰是標準零分的行為。那你現在所做所打的,是否也是標準零分行為呢?
可能寫作自知之明,唸作ㄧㄝˋㄌㄤˊㄗˋㄉㄚˋ
: 我再給你一個概念,通常研究廣度大、範圍大的大學者,大歷史研究的話是非常棒的,

: 通常漏洞也很多,在小地方部份有問題,這也是沒辦法避免的,你一定也很清楚啦。我

: 提一個例子(雖然不跟這相關),像彭慕蘭和黃宗智等人在中國明清經濟史上的論戰,就

: 精彩,這還只是1800前英國和長江三角洲進行比較而已,就引起了這樣大的討論。
你有能力就指出Angers Maddsion哪裡有問題。
說大學者通常漏洞也很多,在小地方部份有問題…。
你大概是沒看過大學者是怎樣做研究的才敢大放厥詞。
他們所引用的數字,不是他們信的過得人發表的 根本不會用。
: : 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戰後通膨這件事情…。
: 先跟你說,在戰爭時期1937–1944年度之間,台灣總督府不僅沒有財政赤字, 反而是每

: 都有巨額的財政盈餘,戰後會通膨很正常,但其中會很多因素,你只說有這種現象,
: 不去看為什麼會這樣,或者會越來越嚴重,是否是惡性物價膨漲,這樣不是很奇怪。
: 我簡單提一下。
: 戰後物價會忽然大增,只要是因為經濟管制解除後,會從管制水準上升到市場均衡水準

: 這是正常的,在1945年11月前尚算溫和,但之後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物價膨脹是發生

: 戰後的1946到1950年之間,1945年初至1950年底,台灣平均每年的物價上漲率是676.1%

: 這是前所未有的惡性物價膨脹。
: 你知道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財務處何時開始接管前台灣總督府財務課嗎? 就是11月1

: 開始。
: 通膨無可避免沒錯,但大量物資、糧食,被拼命的運往(搶奪)中國大陸,也不知道被貪

: 還是被怎麼了,導致讓臺灣出現糧荒,造成社會不穩定,也沒錯阿。
台灣光復之初,日人在中國政府未正式接收前,大量發行「台灣銀行流通券」,到1945年
10月中國政府成立前進指揮所時,發行總額已增加兩倍多,同時間物價僅上漲3.9%.....
.然而對光復初日人濫發通貨,形成物價上漲之潛在壓力實未予以應有的評價。
《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P.213
然而,為了避免貨幣供給額成長過快,總督府卻又加強推行國民儲蓄運動,試圖降低一般
人民的購買力,1944年全台灣的儲蓄額已經高達5.85億元,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的2.78
倍。
同時 根據台灣總督府的【台灣統治概要】一書中,有日本在戰時台灣銀行的貨幣發行量
1937/6 75498000
1937/12 112033000
1938/12 140018000
1939/12 171169000
1940/12 199685000
1941/12 252845000
1942/12 289274000
1943/12 415554000
1944/12 796080000
1945/3 1021008000
投降日 1433190000
8/31 1651000000
9/11 1930000000
短短一個月不到,市場上多出了幾乎1/3的通行量的貨幣!同時,還有相當於通行量的1/3
是沒有兌現的儲蓄。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P.238-9
而根據《光復初期台灣經濟政策的檢討》一書,1946年一月,舊台幣的通貨發行量是
24.56
億元。換言之,日本人在要走得兩個月內,狂印了幾乎是之前的總發行量的鈔票。
這,也是要算在國民黨跟蔣介石頭上 對吧?
而國共內戰開始後,台灣與中國其他地方的通膨相比,都還算是在可以控制範圍內的
台北 上海 廣州 東北
1946 10.8 15.54 8.0 12.3
1947 19.3 22.38 23.29 33.2
1948.1-7 26.8 50.93 52.17 53.6
1948.8-1949.5 54.54 135.50 135.14
你所謂676.1%的年通貨膨脹率,是最後期的通貨膨脹。
至於,先開第一槍,各種物資上漲了500%,與又印了一個發行量的鈔票導致直接進入
通膨點火倒數計時者,你卻刻意給他們抹粉。
: : 戰後生產力很快恢復不代表分配系統也很快恢復(事實上,是遲至1948年以後才陸續
恢復
: : 完成),還記得228一開始在台北街頭反抗蔣介石軍隊的那些前日軍軍伕軍屬嗎?
: : 他們為什麼回不了家?
: 分配系統是啥?
: 你會說到他們為什麼回不了家,就表示你台灣史可能不怎麼好。
: 另外。
: 提到228真是莫名其妙,我是在問說為何會有糧荒,結果這問題你無法回答,扯到啥228

: 分配系統,你要清楚,戰爭已經結束了,好好的處理,再怎麼樣也不會搞到糧荒,臺灣

: 農業是可以自給自足的,49年前中國難民也還沒大規模逃來臺灣,ok?
那只能證明你的眼界太小,同時期東亞各地有糧荒危機的可不只有台灣。
越南的1945年大飢荒:http://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ese_Famine_of_1945
法國總督認為餓死者約為50~100萬人,胡志明宣稱為200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越南人口僅有三千萬,其中紅河三角洲地區應不超過1500萬人。
紅河三角洲流域的損失的人口當在5%以上。
當日本在越南搞到天怒人怨的同時,台灣地區也發生差不多的事情:
日軍首先在台灣進行大規模徵兵與徵召輔助人員,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這方面人數
達到207183人,如果考量到1943年時,台灣15-24歲的青壯男性僅有63萬人,這個比例可
謂相當的高了;同時,還有8419人是在日本境內的兵工廠替日本工作,以【勤勞動員】
被派到南洋的也有92748人。因此,在戰爭結束前,戰死與在島外的台灣青年應該超過
30萬人。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25
這些青年都可都是農村勞動力的主要來源!
同時,日本還在島內大量徵用民力,修建各式軍事設施與彌補勞動力減少後的農業生產;
日本在44年4月,在急速完成國防建設事業號召下,被動員的人數高達138萬人。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29
(註:我認為這邊的138萬人應該是138萬人次)
而在戰爭末期(1945年2月),台灣本島每日動員從事強化工事、勞動的人數高達27至30萬
人。再加上在島外的人數,台灣的青壯勞力已經被徵用殆盡。
台灣之所以發生糧食供應不足,和農業人口被大量徵調,以致無法完成糧食增產的政策目
標,應有密切的關係。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30
到了1944年,島內糧食供給已經極度不足,但台灣被規定輸日的米穀量卻仍較前一年多了
60萬石…。然而,戰爭末期糧食生產的根本問題,還是在於生產要素的短缺。除了農業機
械因為物資輸入困難而供應不足外,為了建造軍事工程,農業用地亦被大量徵用。
此外,台灣所使用的肥料絕大部分要從日本國內、朝鮮與中國東北等地進口,戰爭末期因
為海上運輸困難,也導致肥料供應的短缺。最嚴重的問題,當然在於農村勞動人口的不足
。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 P.235-6
而戰爭結束的1945年,台灣平均每公頃收穫的米量只達到1938年的一半,糧食價格指數
則將1937年的價格定為100,1943年上漲為153.7,1944年171.7,1945年更高漲為3274.5

等到戰爭結束,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時,【台灣食糧營團】內所儲藏的米幾乎已經被消
耗殆盡,因而沒有米可用來配給,這是接收期糧食不足現象的原因之一。
物價上,1937年台北市的物價若定為100,1944年是460.12,1945年更是37年的23.6倍
《日本據台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P.236-7
1937年與1945年相比,稻米減產51.03%,甘藷34.16%,甘蔗51.43%。而46年以後的數字是
(1937稻米產量1304438公噸,甘藷17700公噸 45稻米產量638828公噸甘藷11653公噸
稻米的產量若與37年相比,46年則只有68.54(37年定為100),47年76.59,48年81.91
49年93.11,50年以後終於回復到比1937年產量高了。
同時,戰後的問題還包括了化肥嚴重不足,水利設施尚待修復等等的問題。
基本上,台灣地區在1945年以後的糧荒,跟越南在稍早的糧荒根本是相同的起因:
就是戰爭中,佔領軍大舉徵收糧食給本國食用,同時還徵用民力去從事戰爭準備。
導致農業生產停擺,農業大幅減產後導致大飢荒。
所不同的是:越南在45年2月就爆發了,台灣遲到戰爭結束後才爆發。
但是,無論何時爆發,都不能否認她跟戰爭的密切關係。
: 糧荒這事連我阿公都還有記憶,事實上就是物資不斷的被搶、被貪、被運到中國,讓問

: 越來越嚴重,我之前已經有提幾個記錄說明這情況了。
1946-1952 稻米產量與政府徵集量之比較
總產量    總銷產量    政府徵集量   政府徵收所佔市場比
46     894 832 59 7.1%
47     999 759 144 18.8%
48     1068 733 137 18.7%
49 1215 665 303 45.6%
50 1421 701 388 55.3%
51 1485 734 393 53.6%
52 1570 802 429 53.4%
資料來源: 李登輝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in the Rice Market in Taiwan" 1971
從數字來看,政府徵集量與總產量的比,並不能證明以上論點。
: : 你似乎有直接把1942的狀況套到1945年以後的情形,而完全忘了台灣在44-45一年間
: 小朋友勒,你下面提的被轟炸的東西,能吃嗎?
: 現在是你在把1944~45年發生的事,套用(合理化?)45年以後的問題吧,我始終一直在討

: 戰後糧荒問題,你無法解釋,想拿其他來模糊焦點嗎?
是誰在模糊焦點還不知道。
戰後糧荒問題的根本來源只有一個:日本的大東亞戰爭。
: 哈,你搞錯方向了吧。
: 你說了那麼多,這些數據,我比你清楚啦,有些還是錯的,說被破壞很嚴重是沒錯,但

: 啥完全摧毀根本是胡說八道,美國轟炸臺灣當然很嚴重,但也沒有比日本還要慘,另外

: 以為甚麼都會被炸光喔?。
你這種論點是從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與柯喬治的《被出賣的台灣》中引申的。
但是,如果我們同樣引用政治立場接近的黃昭堂先生的看法呢?
黃先生認為:由於1944年起,美國空軍的猛烈轟炸,使得台灣的工業蒙受了重大的傷害,
生產力呈現了明顯的下降。並且由於台灣軍人均數的死傷與存款無法索賠,以及日本統治
時代台灣貿易出超所得的外匯,在戰後無法向日本索取等等,認為台灣與台灣人等等都是
戰敗者。  《台灣總督府》 P.183-184 199-200 252-253
另外,賴澤涵、馬若孟、與魏萼等人認為:台灣經濟的許多危機都可以追逤到二戰,戰爭
不但切斷了對外的貿易與經濟援助的管道,其對生產與交通設備的破壞更增加了工業與農
產品的短缺,這種短缺又造成了生產等等的破壞,並且惡化了物資與貨物的短缺,而生產
的停滯更造成了嚴重的失業。
另外,美軍在台灣投下了約20242噸的彈藥,而不含原子彈,在日本丟下了160800頓。
如果考量台日人口間的差異與產業設施等等,則美軍對於台灣的空襲未必若於日本。
彭明敏先生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在46年1月返回基隆,對於家鄉的第一眼印象是:
基隆的破壞程度令人震驚。而彭先生在戰爭時期在日本求學,對日本的慘況有所認知
連他都會覺得震驚了,這證明了基隆的破壞遠超過當時人的想像。
《自由的滋味》 P.60
而算是當時國府內少數台灣通的陳儀,還在重慶時就從各種情報中得知台灣被轟炸所受損
的情形,還準備了一套善後計畫給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然而,當他到達台灣厚的一個月
,再度致電蔣介石,表示由於台灣轟炸破壞與颱風損失即大,擬請美方派員來台,並設計
發展與恢復台灣整個計畫…。
至於台灣在二戰中損失的研究,以下引用張建俅《二次大戰台灣遭受戰害之研究》來推估
台灣被空襲破壞的工廠,根據日本總督府的統計,計有202各,其中大破152各,中破27各
小破23各。食品工業損失最重;
(煉糖工業,如以1937年產值為100,戰後第二年的產值還不到戰前的9%)
而在食鹽電解工業上,三家株式會社的損害是30%、50%、70%。修復資金估計需要2300萬

肥料工業的基隆與高雄都被美國人炸毀,基隆幾乎全毀,高雄則是重創,均被迫停工。
而包含所有工業的損失,估計需要32億台幣來修復,以及額外的美金五百萬。而當時接收
估計在台各事業的固定資產價值則只有12.1億。
民間住房上,張文推估損失可能為9億左右。
(請注意前文提及流通的貨幣有多少,在看看損失,這損失還不大嘛?)
至於在農業方面,張文認為造成生產低落的最主要原因有三:勞動力減少(以論述)、
肥料供應的嚴重不足與水利設施的損害。
由於台灣農業每年需要肥料48萬頓,而台灣本地只能生產1/3,其餘需要外購。戰時化肥
被改製為炸藥,而本地工廠又被美軍破壞,航運又斷絕。因此43年化肥只使用了32萬頓
44年15萬頓,45年2萬6千頓。直接導致了1945年的農業減產。
至於水利的損失,45年被影響面積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弱。
: 你說港口戰爭結束後兩年內皆因沈船四佈,無法正常使用,這只對一半,我也懶的拿史

: 反駁你了,就用最簡單的思考,戰後日本軍民要回他們本土國家,你知道多少人一起大

: 模坐船移動離開嗎?多少臺灣的原有機器、設備、物資被大量被運到中國嗎?
: 看清楚我說的是甚麼,
: "共產黨在中國翻天覆地時,臺灣並沒有戰爭阿,也沒被轟炸,生產力的恢復其實是很

: 的,結果為何會有糧荒?"
: 我說的是農業問題,糧食在戰後缺到有糧荒問題,結果你拿戰前的轟炸來反駁,拿工業

: 的戰爭不理性破壞來反駁,這實在太好玩了。
轟炸把肥料廠、運送肥料的港口、水利設施都給炸壞。嗯,這跟戰爭都無關,戰爭結束後
就不該有糧荒?至於被炸毀的船隻,被破壞的鐵公路,也都不會影響到分配問題
(1945年只有800萬石的稻米產量 比前兩年少了那麼多 不出事才有問題)
: 你說工業設施因為轟炸被破壞殆盡,這完全是事實阿。但你忘記了,被破壞的話,再笨

: 人也會想要馬上修復啦,這裡就一個問題出現了,誰來修?
: 除了國民政府人員以外,更多的是日本人和臺灣人啦。
: 台灣當年比中國進步太多,台灣有很多大工廠,根本就是國民黨與苦難的中國人從來沒

: 過的,怎麼個修法?沒有技術、沒有零件怎麼個修法?人員不夠,怎麼修?
我想,在南昌的中央飛機製造廠與上海的江南製造局應該會提出很大的異議。
在瀋陽的瀋陽兵工廠會提出更大的異議。
關內:
關於以工業為主的戰後經濟恢復與重建之程度,就工廠與工人數統計,1947年關內登記工
廠數為15048家,工人100萬人。比戰前成長了一倍多與64%,就實際生產量統計:47年華
資企業產煤2150萬噸、鐵6.3萬噸、鋼10.1萬噸、電37億度、棉紗170萬件、棉布4763萬匹
,麵粉5565萬包、火柴85萬箱。與戰前比較,除麵粉下降50%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
長。其中電力增長3.8倍,棉布增長3.3倍;但若與包括外資在內的1936年全國總產量比較
,則火柴為0.70、棉紗0.67、煤0.52、麵粉0.37、鋼0.17、鐵0.05,只有電為1.21,棉布
為1.28。
由以上數據推估:1936年煤產量是:4134萬頓,鐵是126萬頓、鋼是60萬頓
關外:
滿州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滿業),總資本57億日圓,員工26萬名,其下屬主要企業有[
滿州製鐵]、[滿州輕金屬]、[滿州礦山]、[滿州飛行機]、[滿州自動車],和滿州、阜新
、鶴崗、密山四大煤礦等等。年生產能力為:鐵礦石265萬噸、生鐵250萬噸、鋼133萬噸
、煤炭2260萬噸、鋁1.2萬噸、銅礦石1.3萬噸、鉛礦石3.3萬噸、各式飛機1320架與汽車
8000輛等等。
滿州電業株式會社(滿電),總資本額11億日圓,員工1.6萬名,發電能力為121萬千瓦,
其中,火力89萬千瓦,水力32萬千瓦。
《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 汪朝光 p.158 327-328
至於戰時台灣鋼鐵業的規模,主要「鋼鐵廠」有兩間:一是高雄製鐵株式會社、一是台灣
重工業株式會社汐止廠。前者有25噸熔礦爐5座,後者是35噸爐一座。至於其他的則主要

小電爐,產量很少
重要工業品生產,生鐵:1943/3月產量:36噸,1944/3:1577頓 1945/3:92頓
台灣的發電量:
1937=579081101kw
1938=694912818
1939=819365226
1940=832743165
1941=1024662290
1942=1096797822
1943=1171767325
1944=1053061210
1945=357032650
台灣總督府,《台灣統治概要》(台北:同編者,1945,1999中文版),頁521-523;552
煤礦產量1930-1945
單位:噸
1931=1598728
1932=1421544
1933=1354995
1934=1533103
1935=1520926
1936=1743777
1937=1953346
1938=2198542
1939=2618877
1940=2841414
1941=2853832
1942=2356313
1943=2237725
1944=1913937
1945=794558
1943-44台灣的鋼鐵產量
   生鐵 鋼材
計畫值 實際值 計畫值 實際值
1943 21000 4239 3000 4129
1944 34000 12267 5000 2024   (單位:頓)
資料來源:張宗漢,《光復前台灣之工業化》頁150-151,171。
至於你瞧不起,被日軍打到只剩下內陸的蔣介石政權呢?
生鐵 鋼材
後方總量 資委會所屬鋼廠產量 後方總量 資委會所屬鋼廠產量
1938 52900
作者: peterwww (小宇宙之復興)   2014-12-22 20:54:00
很好!
作者: wwer0916 (wwer0916)   2014-12-22 20:55:00
真的是 經典打臉文
作者: peterwww (小宇宙之復興)   2014-12-22 20:55:00
不過胡適 小弟不推 傷害我中國文化甚深
作者: Handway (天元突破)   2014-12-22 20:59:00
不就躲避其他的文章不回,回這種?
作者: pinkowa (pinkowa)   2014-12-22 21:08:00
其實這篇可以用"省政府文獻會"的反打臉回去...因為上述文章其實一看就知道是省府資料...告訴你怎麼找想辦法去弄到公賣局在1940~1950的帳你就會看到真相...當時中央日報自己說"臺灣米產量足夠,民眾無須驚慌"不就直接打原PO的臉了... 瘟疫在臺灣再度漫延...你不講..
作者: hosen (didi)   2014-12-22 21:17:00
就"官方資料",難道要宣揚日本嗎?一堆數字挪一挪就有了?還把它當成"金科玉律",你不覺得那堆數字跟人民的感受完全相反嗎?
作者: Verola (sometimes I love you)   2014-12-22 22:02:00
不會因為剪貼比較多字 就讓內容看起來比較正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