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art76002 (參參)》之銘言:
: 請注意:本篇不討論同性婚姻以及同性戀本身的對錯。宗教人士不要來,汙辱我的美。
: 反對領養論點一:會影響孩子變成跟你們一樣的同性戀,這樣不好。
: 反對領養論點二:如果我是孤兒,絕對不會希望自己雙親是甲甲,他們沒有選擇權。
: 反對領養論點三:會害孩子被歧視,所以你們不要害了小孩。
: 反對領養論點四:同志領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扮家家酒的幻想,對孩子不公平。
: 反對領養論點五:會造成小孩性別角色的概念跟對兩性的理解發展不完全。
: 好,以上是目錄,對同志認領或收養有疑慮的人,你們可以開始按圖索驥了。
: 反對領養論點一:會影響孩子變成跟你們一樣的同性戀,這樣不好。
: 以下分成幾點討論:
: 1-a. 性向被父母影響是不好的(性向是否會被父母影響)
: 1-b. 變成同性戀是不好的
: 1-a. 性向是否會被父母影響
: 性向之形成無論是為先天或後天(這答案我們目前尚無法得知,目前研究結果先天後天都
: 有可能)都不可能會被父母影響。
: 因為所有同性戀都是在異性戀父母的撫養下長大。
: 其實,全世界同性戀們都是在異性戀主流意識中長大,不只父母。
: 小時候,故事書裡公主跟王子結婚。
: 青春期,偶像劇裡男主角跟女主角甜甜蜜蜜。
: 長大了,全世界都在問你,什麼時候交男(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
: 所有同性戀者都是在這樣的異性戀主流社會下成長。
: 而他們有被影響而成為異性戀嗎?答案是,沒有。
: 所以,要說區區父母可以影響性向?未免言重了。
: 1-b.變成同性戀是不好的
: 沒什麼好辯的,因本篇的基本假設就是同性戀與異性戀平等。
: 反對領養論點二:如果我是孤兒,絕對不會希望自己雙親是甲甲,他們沒有選擇權。
: 一樣,以下分成幾點討論:
: 2-a. 如果你是孤兒,你一定覺得如何如何
: 2-b. 同性領養會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 2-a. 如果你是孤兒,你一定覺得如何如何
: 此條件要成立,除非你就是孤兒,或是你有認識孤兒,
: 或者退一萬步來說,你有實地走訪過孤兒院就好。
: 你有嗎?
: 你憑哪點認為自己能代表孤兒?
: 孤兒的處境你能想像幾成?有想像你被遺棄嗎?有想像一出生就被迫學習社會化相處嗎?
: 2-b. 同性領養會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 不要說孤兒,你或我,什麼時候有選擇權了?
: 生在鬼父家的女兒能選擇不要會強暴自己的父親嗎?
: 我能選擇要生在美國而不是鬼島嗎?
: 但你知道嗎?孤兒有選擇權。
: 如果某孤兒真的不希望自己父母是甲,那關係就不會成立,不會有人逼他。他有選擇權。
: 至於被評估不適任的父母想收養,那根本就不會被核准,無論異同。
: 對孤兒來說,他要的是什麼?
: 社經地位高的父母?有錢的父母?長得好看的父母?
: 比起擁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玩具、擁有全然屬於自己的雙份雙倍的愛?
: 孩子真的會選擇待在孤兒院?
: 反對領養論點三:會害孩子被歧視,所以你們不要害了小孩。
:
: 此題唯一解:教育好孩子,讓孩子不要歧視和自己不同的人。
: 但我們都知道霸凌很難根除;
: 所以下面是自以為提出其他種解決方式而反對同志領養的人的論點:
: 3-a. 會害孩子被歧視的父母不應該擁有孩子
: 3-b. 孩子被歧視都是父母的錯
: 3-c. 孤兒們只要不要被同志領養就不會因為跟別人"不一樣"而被歧視。
: 3-a. 會害孩子被歧視的父母不應該擁有孩子
: 會這樣說的人,你們有呼籲原住民夫妻都去結紮嗎?
: 還有外籍配偶的夫妻是否都不應該有小孩?
: 這些父母的小孩都會被歧視,怎不見你們叫他們不要生小孩?
: 3-b. 孩子被歧視都是父母的錯
: 我想這應該就是很明顯的"檢討被害者"心態。
: 女生走在路上被強暴,如果那女生穿的露一點,就會被指責誰叫她要穿那麼露?
: 到底錯的是強暴的人,還是被強暴的人?
: 到底錯的是不好好教的孩子不要歧視別人的人,還是被歧視孩子的父母?
: 如果說我為什麼要為了你們還要特別花心思去教孩子的人更離譜,你們才不該擁有小孩。
: 3-c. 孤兒們只要不要被同志領養就不會因為跟別人"不一樣"而被歧視。
: 安安,孤兒已經跟別人不一樣了,
: 順道一提,那是因為被異性戀棄養的關係喔。
: 會歧視別人的小孩什麼都可以是歧視的理由,所以還是麻煩你教好的的小孩。
: 反對領養論點四:同志領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扮家家酒的幻想,對孩子不公平。
: 這樣說的中心思想就是認為同性結婚只是扮家家酒
: 也就是不相信同性之間有愛情足以去維持一個"真正的"而非扮家家的家庭
: 因為你沒親眼看過就不相信?
: 那我想你大概也不相信地球是圓的或是不相信女生可以性高潮吧。
: 反對領養論點五:會造成小孩性別角色的概念混淆跟對兩性的理解發展不完全。
: 我想先請問一點:何謂"性別角色的概念"?
: 這是維基百科"性別角色"的頁面:http://goo.gl/AUUBGt
: 節錄以下:
: "其他的固定觀念:
: 男性
: 家庭的支柱和首要人物、負責與外界交往、強壯、理性、性主動、屬於「出擊者」
: 女性
: 依賴於一個男性、負責家庭內部的聯繫、柔弱、情緒化、感性、性被動和不感興趣的"
: 這篇原原po主要想討論的是性別"角色"而非性別"認同"故以此為主要回答
: (因談到性別絕對值得另闢一章討論)
: 想請問,如上的角色"分配",對現代人來說,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以上描述的性別角色其實不就是性別刻板印象的好聽版本嗎?
: 而我們不就是要努力屏除性別刻板印象嗎?
: 其實我覺得,這甚至才是同志父母能"身教"孩子的一點:男性也能是柔弱服從的,女性也
: 能是強勢主動的。
: 另外,我個人想提一點同志父母比異性父母好的地方:
: 同志父母對孩子多元的包容力往往比傳統異性父母高出許多。
: 異性戀父母無法接受孩子是同志,同志父母會無法接受孩子是異性戀嗎?
: 一般同志父母對於孩子在自我認同方面會有更大幫助,而不會是守舊的、強迫孩子的
: 他們較不會拘泥於要孩子符合社會給的定義,而偏向鼓勵孩子從"自我"出發,畢竟,所有
: 同性戀都經歷過重大自我認同摸索期,他們知道父母不認同自己的孤單,也知道陪伴孩子
: 成長的重要。
: 以上,如有疏漏,歡迎補充
: 我會再把你的論點列進來,一起打臉唷^____<
: 世界在進步,人權列車正在加速,跟不上社會的人注定被淘汰!準備好了嗎?抓緊囉:D
: 祝各位冬至愉快:)
在事件還沒發生,甚至同婚還不存在,你認為所有的法官都會反對?你已默認受養者的困
境。
社福兒童是人類, 不是每個成年人都應擁有的福利。
台灣資源還沒準備好,現在提只覺受脅迫,社福兒童已經受傷不代表不怕傷上加傷,先通
過繼子女再伸手到社福兒吧!
通過同婚的國家很多,但對兒童領養會比較審慎,有些沒開放,有些開放繼子女,有些開
放繼子女與社福兒,各有不一。
一樣的是開放領養的國家會有緩衝期,而同婚與領養一同開放的國家,在同婚通過前就有
伴侶制的存在。
同志領養沒什麼錯,事實上國外有開心也有難過的例子,跟異性戀一樣,但同婚領養確實
是較大的挑戰,尤其是同婚初始階段。
沒有人走過的路,你得自己踩平。
(國外有很多同婚領養小孩,不代表台灣有跟國外一樣的資源,這需要時間建設,民情也
是個問題。)
受歧視要怪社會風氣沒錯,但社福兒童沒必要一起挨最早的那一槍。
我認同繼子女收養與同婚一起通過,但不需要定立反歧視條款,你都同婚通過了,不收養
也是養在身邊,法官要是否定,難道同婚通過後第一件事是回收所有同婚父父母母名下的
小孩?
婚姻平權的目標是跟異性戀婚權益相同,因此無反歧視條款仍能收養。
反歧視條款只是在為社福兒童最低同婚領養率在鋪路,因為繼親子女不需社福機構媒介,
而社福兒童需要。
反歧視法是在干涉專業人士的判斷。
今天法院認定同婚衝擊不需評估,明天育幼院自然也不能評估,這是國家規定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