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apo ()》之銘言:
: 死亡證明無人敢開 陳澄波死因「變死」
: 圖: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412210205-1.aspx
: 陳重光說,這些戶政資料很珍貴,因為展出的都是「事實」,他的父親在民國36年二二八
: 事件遭逮捕,3月25日被槍決,卻遲至9月12日才開立死亡證明。
: 陳重光說,當時沒人敢替父親開死亡證明,直到半年後才由鄰居賴甲寅醫師協助開立,死
: 因寫著「變死」,也就是即台語「砰死」(槍斃)的諧音。
昨天的中央社和幾天前《自由時報》地方版的報導一樣:
那時沒人敢開給死亡證明,半年後才由當醫師的鄰居賴甲寅協助開立,死
因寫著「變死」(即台語「砰死」,意為「槍斃」)http://ppt.cc/22NB
都引用了「變死」即台語「砰死」的錯誤說法。其實昨天《自由時報》生活版已經加
了「更正」後的段落,
陳重光解釋說,死亡原因標示「變死(槍斃)」,大家原以為「變死」是
「砰死」的台語諧音,但這其實是日文,指「非自然死亡」,因此加註是
槍斃。http://ppt.cc/2okS
真不曉得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變死」確實是日文詞彙,意思就是「非自然死亡」。
http://imgur.com/4Kf56SW
這是大村得三、土井十二昭和19年改訂的《法醫學提要》
http://imgur.com/JMgiCwY
這是小南又一郎昭和24年修正第7版的《法醫學講義》,
在目錄裡都出現了「變死」一詞。
看了細目,大家應該就比較能了解什麼是「變死」,
以及為什麼要加註「槍斃」二字。(非自然死亡的通稱/實際原因)
順便說,小南又一郎《法醫學講義》裡的「感動死」,
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意義絕不相同,它是指 psychische trauma,
魯迅翻譯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時,
還特別挑明說他要譯作「精神底傷害」而不是「精神的傷害」。
(這是周先生他在文法上的堅持)
此外,雖然現在中文裡許多醫學詞彙,都是援用日本人的翻譯,
例如「法醫學」一詞,也是日本人翻譯的(不過最早是翻作「裁判醫學」)
但從小南又一郎或者大村得三等人的著作裡,
還是可以看到當時的日本仍保留著一些中國舊有的用詞,
例如「湯潑死」便出自《洗冤集錄》(「雷擊死」、「火傷死」也很相近)
順帶說,清末的雲南省在改革驗屍制度、建立檢驗吏學習所時,
還特別讓第一屆畢業的檢驗吏補習「日本變死檢查法」,
其實也就是各種非自然死亡的檢驗方法。
語言是很有趣的,所以我進行了一個貼文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