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oh (轉P得冠軍)》之銘言:
: 照理來講,
: 懶惰是科技之母,
: 為了更多的休閒時間才會進步,
: 所以隨者科技進步,機器效率越高,人應該工作越輕鬆阿。
: 怎麼好像以前爆肝的工作,
: 現在還是會爆肝呢?
: 有卦嘛?
科技從來就不是用來解決工時或勞工權益問題的
工業革命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一次讓人類社會誕生working poor的,正是工業革命,
當時的高工時、低收入、童工等問題,讓社會從思想、制度到文學作品都為之一變
悲慘世界是,共產主義也是
整個西方社會,思想重心直接從形而上的宗教迅速變成現實中的柴米油鹽
歐美勞工權益在二戰到1970年代之間有明顯且持續的改善,
但與其說是資本家的慈悲,不如說是歐美害怕過度對勞工予取予求
會讓時值冷戰的社會倒向共產主義
但在1970年代後,隨著華盛頓共識、自由貿易跟全球化,
政府對勞資關係的介入又減少,歐美乃至於多數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貧富差距又開始擴大
直到現在
科技創新對於打垮既得利益者很有幫助,
因為科技的出現,才讓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可以一代新人換舊人
而不至於讓資產權貴一直把持政經大權不肯換人
比爾蓋茲、馬雲都是運用科技讓首富換人的案例
但那只是社會頂層1%那個小圈子的事,跟99%無關
要讓社會重新重視勞工權益,靠的絕對不是科技,
而是社會制度肯不肯因為外來因素改變,
如果歐美沒有戰爭,沒有共產主義威脅,
勞工權益他們是否看在眼裡還很難說
更重要的,勞工權益是一種全球性的東西,
法國為何考慮放寬工時、讓商店週日營業、甚至一度提高退休年齡?
原因都是老闆怕自己不敵全球競爭,想賺錢
如果沒有主要國家統一步調,至少要G20之間取得共識,
工時是不會縮短的,更別說因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