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德國的現狀,要從理解它的過去開始
任何一個國家被學習甚至複製,
必須具備對這個國家歷史觀的瞭解
才能知道該如何解讀與如何學習
台灣不具備自有價值的歷史觀,
也就不可能產生具有激勵自己意義的世界觀點
去主體性觀點,這是國民黨殖民50年的計畫
德國,要討論他現在如何重秩序,還是去秩序化
如何講求務實又如何開始巧變,如何驕傲又如何自卑
工藝服務經濟,還是經濟造就工業
這些都必須回到德國歷史觀點去解構
德國民族性與國家政策演變大概分成四個時期
17世紀的30年戰爭,德國被歐陸撕裂成300多個邦國
這是失去民族主體性的德國,連民族主體性都消失了
談什麼民族性,這個時期的德國人並不追求秩序
也不務實更不工藝,經濟根本是跟江惠演唱會門票一樣一場鬧劇
邦國間合縱聯橫以求自保,日耳曼根本是歐陸的笑話
之後200年得日耳曼人在這個環境下歷經了自卑屈辱
與民族主體性崩解的危機
整整200年日耳曼人只在追求一個答案
到底有沒有德意志民族這件事情,失根的蘭花
於是這時期的德國很哲學,很浪漫主義,很古典樂派,因為這些人文的領域
都在帶領日耳曼人尋找德意志到底是什麼的哲學性答案
要做什麼得先知道自己是什麼不是嗎?
德意志在哪?還是根本不存在德意志
19世紀初,拿破崙鐵騎踏進普魯士,把勝利女神扛回法國
甚至宣布既不神聖又不羅馬哪來皇帝的神聖羅馬帝國解散
飽受羞辱的德國終於驚醒了,認識到國家苦難必須結束
德國進入普魯士領導的第二時期,鐵血時代
因為第一個時代的哲學性論證,德國人相信德意志民族的必然性
法國大革命的震撼也讓德國人羨慕單一民族的統一國家
但一個統一的德國不可能透過哲學文學音樂與經濟去達成
只能透過鐵血政策,普魯士帶領的軍營化德國開始
秩序,紀律的德國就是這時候的產物
大家現在所說的德國人基礎性格幾乎在這時期養成
終究造就了1871年第一次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統一後的德國到威廉皇帝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造就的德國是統一後50年引爆歐陸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透過俾斯麥外交休兵,統一後的德國在工業全力投入
國家經濟主義帶領德國駕馭歐洲
從教育,技職體系,工業,工藝水平到經濟發展
德國在一戰時已經可以和歐陸一哥英國平起平坐了
當時德國的工業專利發明甚至遠超過英國
可惜威廉皇帝大頭症發作,在歐陸上演第一次的1個打10個
一戰德國的落敗主要是國內軍事政變,但法國還真以為自己打贏
弄了個讓德國萬劫不復的一戰合約出來
德國至此一直到二戰進入了另外一個矛盾時期
充滿對一戰合約的憤怒與等待報復的心態
但也因合約導致經濟危機
讓德國失去了過去50年工業上的風采
這也成了造就了希特勒的溫床,納粹德國也是歐陸滋養出來的
德國進入了以發動戰爭洗刷一戰恥辱的時期
整個德國為軍事服務,德國彷彿回到了普魯士時期
差別在於普魯士為統一的德國而準備,納粹不存在這樣的合理目標
德國人失去了笑容,也失去了國家總體目標
二戰後德國幾乎一片廢墟,整個國家被撕裂被佔領
城市被炸翻,德國工業幾乎全毀,德國男人大量死亡
女人必須擔負起城市重建的責任,甚至面臨非傳統德國血統的問題
對於整個國家處境宛如30年戰爭時期的德意志來說
所謂傳統工藝,秩序,教育,國家經濟政策都幾乎全毀
德國的民族自尊心消失殆盡,後有勞工短缺,貨幣危機,慕尼黑奧運事件
一直到德國再次統一,這時期的德國人幾乎從0開始重建
包括工藝教育價值與民族認同,你說他們該怎麼辦?
權宜之變不得不然,尤其在東西德統一後更明顯
以柏林這城市為例,現在的柏林是歐洲年輕人最喜歡的城市
因為它夠解放,夠自由與對未來的可塑性向一張白紙
你可以說柏林人不那麼具備傳統德國人該有的特質
但是請問一座被紅軍炸爛的城市,又被四國大切八塊管理的柏林
在統一後,面對城市發展的困境,多元權變難道不是唯一的路嗎?
與其說德國多強獲德國人如何,不如去看看這個民族在過去千年如何反覆被壓迫
反覆失敗又反覆崛起,我不認為德國人多頑固或呆板或僵化
相反的他們反而一直在面對國家與民族危機時,權變並生存下來
並摸索屬於自己的價值,歐陸老大的德國,不是結果,只是過程之一
這個民族因為肯面對苦難並以哲學性思考為出發點,務實為手段,所以它沒倒下
台灣呢?僵化,守舊,盲從,重功利輕思想,想學德國?先學會人家有思想這件事吧
看看現在柯文哲在台北進行的價值工程,人家柯文哲已經在進行一場價值與思想
重視方法與國家更大效益的戰爭
這個國家保守勢力如媒體與多數人民還活在用觀感與感受來評斷的階段
人家柯文哲上火星,你還在讀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個國家的思想與價值在哪?學德國要先學會人家怎麼用哲學思考面對國家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