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93015a (水瓶珩)
2015-01-14 21:35:06個人最熟悉的是高雄腔,聽到高雄腔反而比較不容易認
一、宜蘭腔
非常容易認,一般習慣念ng(像ㄥ但只有鼻腔共鳴)的韻母在宜蘭腔念uinn(ㄨㄧ帶鼻音)
例如:黃(ㄨㄧ帶鼻音)先生、
食飯(ㄅㄨㄧ帶鼻音)、
滷卵(ㄋㄨㄧ帶鼻音)、
轉(ㄉㄨㄧ帶鼻音)去
總之,聽到ㄨㄧ帶鼻音,猜宜蘭對了
二、台南腔
和高雄腔非常像,但一般習慣念iunn(ㄧㄨ帶鼻音)的韻母在台南腔念ionn(ㄧㄛ帶鼻音)
例如:楊(ㄧㄛ帶鼻音)先生
張(ㄉㄧㄛ帶鼻音)先生、
班長(ㄉㄧㄛ帶鼻音)、
傷(ㄒㄧㄛ帶鼻音,意為『太』)強
另外,只有台南人會把『唱』歌念成『笑』歌(原來歌是用笑的XD)
總之,聽到(ㄧㄛ帶鼻音),猜台南就對了
三、中部沿海腔(或澎湖、金門、三峽)
俗稱海口腔,非常不容易懂,不過可以認一些特徵,以下提供兩招:
1.『調』的方面,高升調特別多,不時聽到上揚的音(常比國語二聲高)
例如:一(ㄐㄧt ↑)
六(ㄌㄚk ↑)
十(ㄗㄚp ↑)
鬼(ㄍㄨㄧ↑)島
2.『音』的方面,有台灣其他地方沒有的空韻母,這些字在國語要不是也讀空韻母就是ㄩ
或捲舌音接ㄨ
例如:子(ㄗ)
魚(ㄏ)
豬(ㄉ)
魚和豬不是ㄏㄜ和ㄉㄜ喔,正確發音方式是發『ㄧ』但舌頭往後縮一點
總之,聽到空韻母,先猜中部沿海,然後請他講慢一點看能不能推敲出一些
四、中部內陸腔
簡單分辨法:
1.ㄏㄧㄛ˙,不解釋
2.只有中部內陸的人會把『梅』子念成『襪』子(每次聽到都覺得超好笑,我才不吃襪子)
還有兩個進階消去法:
3.『陽入』的字,在南部念高促或高降調,在中北部念中促或中平調
例如:食(ㄐㄧㄚ→)
一(ㄐㄧt→)
4.『戈』韻的字,在南部念ㄜ,在北部念ㄛ,在中部念[o](ㄛ和ㄨ之間)
例如:蚵([o])仔
糕(ㄍ[o])仔
總之,除非對話中有『梅』子或者對象習慣以ㄏ一ㄛ˙不斷附和,否則中部內陸腔其實不
容易認。進階消去法理論上對越年長者越適用。曾以一個『落』字(既是陽入也是戈韻)猜
出台中人,但其實蠻瞎的
五、台北腔
1.『戈』韻的字在台北念ㄛ,因此台北人會把『蚵』仔念成『芋』仔,把『糕』仔念成
『糊』仔
2.一般習慣念e(ㄝ)的韻母在台北腔念ue(ㄨㄝ)
例如:八(ㄅㄨㄝ)
鞋(ㄨㄝ)
3.一般習慣念ue(ㄝ)的韻母在台北腔念e(ㄨㄝ)
例如:過(ㄍㄝ)
鍋(ㄝ)
有趣的是,台北人能分辨台北人念鞋仔和鍋仔,但台中、台南、高雄人念鞋仔在台北人
耳中是鍋仔,反之,念鍋仔則是鞋仔
4.一般習慣念enn(ㄝ帶鼻音)的韻母在台北腔念inn(ㄧ帶鼻音)
例如:先生(ㄙㄧ帶鼻音)
病(ㄅㄧ帶鼻音)院
5.『陽平』的字(調同國語第二聲)在語句中的變調,偏漳腔轉陽去(中平調,即比國語第一
聲降一個全音),偏泉腔轉陰去(低降調,近國語第三聲)
為什麼一般聽到台灣、台中、台南、台東的『台』的念法(中平調)和台北的『台』(低降
調),這就是因為台北腔整個變調系統是不同的
總之,台北腔還算容易分辨,但要注意2.4.5.是所有偏泉腔(包括海口腔)的特徵,不要太
早下定論。有一次聽一句『青盲雞觸著蟲』(一次出現三個關鍵字,分別是上面的4.4.2.)
直接問是不是台北人,結果對方是金門人,超糗
以上,歡迎補充
※ 引述《sos3366 (慢跑鞋)》之銘言:
: 1.高雄旗津腔:
: 講最後一個字都會加一個"搭"
: 所以兩個旗津人講話結尾就會一直
: "搭""搭""搭""搭""搭""搭".......
: 2.台中腔:
: 冬瓜標說話就不解釋了
: 不過台語腔調很奇怪,又聽的懂
: 3.台北腔:
: 台語 "雞"
: 是唸 ㄍㄟ
: 台北腔: 唸 "歸"
: 台語 "粥"
: 是唸ㄇㄨㄞˊ
: 台北腔: 唸 "ㄇㄨㄟˊ"
: 該如何分辨高雄腔 台中腔 台北腔、澎湖腔、金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