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稅有很多種, 有一種是根據市場價值來定期
徵收的, 例如你有房產100萬, 稅率1%, 每年要給
繳稅1萬元這樣的稅, 在台灣這種稅率很低.
然而在台灣, 稅還是以所得和消費為主.
這造成了幾個現象:
1. 不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 財產的價值尤其是房地產的價值
來自於國家系統(軍隊+警察+政府)的保護, 若沒有了這層
保護, 台北市的地價大概只會跟Mogadishu一樣.
2. 不符合公平原則: 現在主要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所得稅)
來支付軍隊+警察+政府的費用, 這等於是努力工作的人
付錢給有錢人請保安.
3. 拉大貧富差距: 一般上我們討論貧富差距時就只是"貧富差距"
這四個字, 然而我們該問的是"甚麼東西的貧富差距?".
財富的分佈? 所得的分佈? 消費的分佈?
這三者的分佈以消費最平均(窮人富人都要消費)
所得次之(老爸沒給你遺產, 你也可以努力工作)
其中貧富差距最大的是財富. 針對消費或所得去徵稅
其實是在拉大貧富差距.
4. 扭曲產業: 為何要努力工作? 要繳稅. 何不囤積財物炒作
房地產或股票? 幾乎免稅. 所以你知道為何台灣會變成這樣子.
5. 買房小資女與月光族肥宅: 這兩者繳的稅幾乎一樣(假設都22k),
這是不公平的. 所得稅沒有算到隱藏的收入, 若是根據手上持有
的財產的時間來徵稅, 就可以完整的反映出應有的社會責任.
若是以財產稅來取代所的稅和消費稅就可以糾正上述現象,
還可以自然的解決炒作問題, 不必限制這限制那, 越多的
人為限制就越有舞弊的空間. 用財產稅來自然的讓沒有產出
經濟價值的房屋繳稅.
若是是以財產稅取代所得稅和消費稅, 對一個所的在平均位置
以及擁有房地產在平均位置的人而言其實沒有差.
繳的稅一樣多, 只不過是換個名目.
然而對沒有工作, 手上卻有大量房地產或股票的人而言就有差了.
對吃不飽的月光族而言更是有差. 前者從幾乎免稅變成繳稅大戶,
後者變成免稅弱勢族群.
有台灣的財產稅為何這麼低的八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