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ter308 (pete)》之銘言:
: ※ 引述《Gjoy (鬼接TU\)》之銘言:
: : 滿吸引人的 特別是對還沒畢業的學生而言
: : 那我會念博士直升班
: : 大學畢業先一年碩士學程,然後四年博士
: : 領四年全職30k月薪,中間有沒有去兼職就不提了
: : 5年後拿博士 立馬投台積電履歷,職稱principle engineer
: : 直接打趴 senior engineer和assist engineer
: : 薪級跳的快分紅又多!
: 其實奉勸各位要想念博士之前先想想以下問題
: 1. 我念博士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 2. 博士生涯可以學到什麼?
: 3. 博士畢業後可以找什麼樣的工作?
: ANS:
: 1. 如果你念博士的目的是為了之後可以佔比較好的缺 那我勸你打消念博士念頭
: 因為沒有對學術有熱忱的人,這條路對你其實是很折磨的
: 如果做不到為了宗教而奉獻犧牲那樣的精神 你或許不適合走學術這條路
: 因為對你來說重要性也僅止於那張文憑而不是這段對於知識探索過程對於心靈上的啟發
: 2.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從現存未知的問題去尋找出有邏輯性的解決方法和其解釋
: 以及尋找世界上其他有意義有其價值 尚未被解答的謎團
: 以及建構一套解答此謎團的計畫藍圖(research proposal)和其執行計畫
: 3. 最理想的當然還是學術界
: 台灣目前提供博士的就業機會除了教職也有許多研究員的缺
: 如果政府可以好好輔導博士就業的保障和其多元性
: 我認為對於台灣來說才是提升競爭力的方法
: 未來台灣產業轉型和升級的也才會有人才上的支援而比較順利
: 我最近去參加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物理年會
: 我發現現在年輕一倍其實再在研究的題材上已經精進了不少
: 你們的成就是建構在前人替你們開疆闢土的基礎上
: 所以你們有辦法到的更遠 走得更順 回答更多有意義的問題
: 和能夠去解決更frontier的研究課題
: 還是希望能有更多學子投入基礎科學和學術研究上
: 台灣這塊其實比你想像的更加有競爭力
: 我看很多本土教授研究都能發在一流頂尖期刊 (N/S)上
: 很多台灣自己訓練出來的人才 在美國前幾名的大學也都是能夠擔任教授職位
: 所以如果你的屬性不是賺錢
: 我認為台灣的科研還是有其投入的價值和意義的
小弟現在在米國做生物博後,正值找下一份工作的時期,所以對這個主題特別有感想。
首先,以生物來說,美國博士和博後的薪水真的只是讓你生活過得下去而已,我是指像我
要養一個小家庭的話。如果是單身應該薪水頗夠用。我覺得三萬在臺灣應該也是類似。不
過我已離開九年可能說不準。
另外,我認同薪水不是重點,訓練才是重要的。
大部份人都認同博士的工作出路很差。那為何多年訓練的結果會找不到工作?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1 可取代性:很多博士生的訓練過度著重操作而不是思考創新。這些操作的訓練其實拼的
是誰先接觸到。可以取代你的人自然就多。雇主選人時剩下的考量就是成本了。這時博士
學例就變包袱。
2 利潤:工作的多寡通常和該產業的利潤成正比。拿生物和電腦來說,電腦產業不論軟硬
體,作出來可以賣錢。但生物發現的原理或機制卻只有在像Ebola暴發這種大災難的時候
才有價值,平常幾乎做不出有利潤的東西。就算是製藥業要的也是偏化工的人才。製造不
出利潤的博士就只能等社會上閒錢很多時才能遂行其志(參考文藝復興時期)。如果是這
個時代,很難。
3 樂觀:我覺得臺灣可能因為地小人稠,大家對自己都好悲觀。太過悲觀的結果就是大家
容易同時朝一個方向跑。如果不是柯林頓時期美國國衛院double研究經費,今天也不會生
醫博後多到看到鬼。其實回頭看看自己的專業,也許有別人沒發現的路。我的意思不是說
叫大家去念博士,而是不管你是念還是不念,仔細翻翻自己從大學以來培養的專業,也許
可以發現有用的東西。"累積"有時候會增加你的機會,而逢低有時就是買進時機。
一點淺見,煩請大家鞭小力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