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ejrk (kkman)
2015-02-10 00:02:38※ 引述《dandanhanbau (丹丹漢堡)》之銘言:
: 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146010&menu_id=4
: 殖民地比較進步嗎?要看誰殖民!
: 李筱峰
: 日本統治台灣第四十年(一九三五年),中國社會黨領袖江亢虎來台旅遊。他搭船從廈門
: 到基隆,上岸之後立刻感覺氣象一新。他在遊記上寫著:「基隆全市人口不足十萬,而交
: 通、教育、衛生、慈善,種種設備,應有盡有。由廈到此,一水之隔,一夜之程,頗覺氣
: 象不同。」(詳見《台游追紀》)十一年後(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中國記者江慕雲
: 也站在基隆碼頭同樣讚嘆:「有人說,假如這五十年,不是日本人在經營的五十年,而是
: 我們自己經營的五十年,恐怕基隆還沒有成為現代化的港市吧?」「從祖國來的接收大員
: 、視察大員、旅行觀光的人,還有一班心術極壞的淘金者,幾乎沒有一個不稱道台灣好、
: 台灣富庶、建設好、氣候好、一片和平空氣。」(詳見《為台灣說話》)
: 這種稱道台灣進步的言論,多不勝舉,試舉兩則來看:上海《新中華》雜誌文章說:「『
: 台灣』一般人的文化水準,也比內地的高多了。…日本人給我們的遺產並不壞,我們決(
: 絕)不可把它浪費了。」(見味橄文,復刊五卷七期);天津《大公報》一九四七年二月
: 十二日以社論〈請愛護台灣這片乾淨土〉誇讚說:「…說來慚愧,這片乾淨土之所以為乾
: 淨土,還是日本五十年統治的遺產。…」中國作家蕭乾來看過台灣後說:「大陸中國在現
: 代化上離台灣至少落後了半世紀。」(詳見蕭乾〈冷眼看台灣〉,天津《大公報》
: 1946.1.15)
: 不過,凡殖民地就必然進步嗎?也未必。二戰後台灣結束日本殖民,立刻又陷入再殖民命
: 運。中國來台設立「行政長官公署」,與日本總督府性質無異。連戰的爸爸連震東當時就
: 警告:這種制度將使台灣同胞產生「總督制復活」的錯覺,以為行政長官又是以「統治殖
: 民地」姿態出現。果然,台灣人旋即以「新總督府」稱之。在所謂「新總督府」的統治下
: ,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生產大降,米糧短缺,物價暴漲,失業激增,軍紀敗
: 壞,盜賊猖獗,治安惡化…。誠如上海《僑聲報》指出:「所有表現都使一般台灣人感到
: 這不過是另一種殖民地制度的代替。」這個新殖民統治終於引爆二二八事件!
: 所以不同殖民者,帶來不同結果。但無論如何,有志氣的國民不需要殖民統治。我們要有
: 自己的國家,自己管理自己!
跳太大了。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知識分子為了特定目的,選擇有利的講。對無知的台灣住民一不小心就被拐走了。
一直強調台灣是「殖民地」,卻不去了解日人統治台灣的真正想法。
引述1927年出版的書籍「1600-1930年 台灣史」,該書是由日人所編寫的歷史。
作者: 山崎繁樹, 野上矯介
譯者:楊鴻儒
出版社:鴻儒堂
出版日期:2014/05/01
501.502.506頁
第七任明石總督對當時的民政長官下村宏指示的台灣施政方針稿本中記載:
一提到同化本島人云云時,立即就有人認為很困難,因為有人不知感恩,故不如
採取威壓方式。所謂威壓,究竟該怎麼做,若抱持著施恩就是企圖收買的心態,
對方怎會信服。
以偏頗的想法來管人,既使在日本當地也行不通。我對台灣沒有任何偏見,為使
台灣成為日本真正的領土而來此,希望把台灣人日本化。即使做不到也不要看太
遠而杞人憂天。日本領有台灣島與台灣島民是既成事實。我被任命來治理台灣,
為有接受盡力而為。抱怨或發牢騷沒有任何用處,只要盡量努力即可。
明石總督制定教育令,在謀求統一台灣學政時的御告中明確表示此一主義。亦即
把一主義。亦即把教育勅語做為唯一的憲章,「台灣的教育是觀察現時世界人文
發達的程度,起發島民使其有能順應的智能,涵養德性、普及日語、以具備日本
帝國臣民應有的資質與品性。」
一般日本人民在以日本文化對待他們時,必須做為一日的長者,經常抱持著指導
者、誘導者、撫育者的作風與素養,並配合長時間與努力走上同化的階梯,依天
皇一視同仁的想法使島民沐浴聖恩雨露之惠,使文化日益向上發展,與我等日本
人共同成為皇室忠良之臣民。
同化主義的由來:http://www.constitution.org/vattel/vattel_01.htm
210. Colonies.
When a nation takes possession of a distant country, and settles a colony
there, that country, though separated from the principal establishment, or
mother-country, naturally becomes a part of the state, equally with its ancient
possessions. Whenever, therefore, the political laws, or treaties, make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every thing said of the territory of a nation, must
also extend to its colonies.
476頁
目前支配台灣人的民族性思想,至少可分類為以下四種:
1.同化主義
這是本島人具有我等非變成與日本當地人一樣不可,真正了解同化主義、日本當地
延長主義的思想,換言之究是統治本島需要的思想。
2.民族自決主義
這和包括眾多種族的各國所出現的民族自決主義一樣的主義,受中國等民族運動的
刺激,在本島人的思想所湧出的主義,亦即所謂的祖國主義、大陸主義,中華民族
僅期待中華民族的繁榮即可,即台灣人是漢民族,因此希望在漢民族的勢力圈生活
,為此必須把台灣變成台灣人的台灣才行的少數左傾派的聲音,日本領台雖已經過
三十年,但迄今由不能真正了解日本統治精神的人所具有的思想。
3.大亞細亞主義
具有此一思想者的想法,認為全世界人類戰最大的是黃白戰,我們必須致力於大亞
細亞的興隆,故必須把所有黃色人種大團結才行。但這是理想論,遠離現實因而被
視為一種夢想。
4.無主義
這是完全沒有主義的人,只要自已平安無事、自已滿足快樂就夠了的個人主義,但
此一思想在台灣各階層義外的多。
可見1927年前出版的書籍,套到現今的台灣社會,一點也沒變。
482.483頁
台灣議會請願的謬論
(1)在開設台灣議會的旨趣中提到參酌台灣特殊的狀況云云,但正因台灣有特殊的狀況
,才對總督賦予所謂律令制定權,而且鑒於世界的潮流,徵之民心的趨向民度,才
有新設評議會。但即使參酌台灣特殊的狀況,他們現在卻又提出台灣特殊的狀況,
不是自相矛盾嗎?
(2)把台灣的統治變成如加拿大或澳洲般的自治統治制度是一大誤謬,英國領有加拿大
或澳洲,當作本國的殖民地,均出自於經濟上的目的,但如台灣並不僅為獲得經濟
上的資源,而是純粹作為日本帝國之延長、全版圖之一部分,與日本當地同樣對待
為本旨,把一視同仁增進島民的福利、開發文化作為統治台灣的根本方針,若設置
台灣議會,就完全意味著日本台灣分離的自治,與日本帝國的此一根本方針不相容
。
(3)以歐洲諸國殖民地為例,妄信不可能同化論,徒憧憬民族自覺的虛名,乃是因自不
量力所產生的謬見。假使認同特設台灣議會、允許自治,姑且不論現在,將來民度
提升時,此一懸海之孤島若脫離本國,僅憑二千三百餘方里的面積與三百餘萬的人
口獨力經營財政、充實國力,不可能在生存競爭激烈的世界列強之間保持存立,這
種簡單的道理不需要有識之士說明也應明白。因此所謂的民族自決,完全是著迷其
虛名而以。
老認為台灣是殖民地,腦袋該更新一下資料。
從各種文獻查證,台灣已是日本領土。靖國神社則有三萬多名的「台灣軍」受日人祭
拜。中國人很清楚台灣住民是日本人、皇民後裔。
台灣的問題在於「無知、忘了我是誰,加上一群神棍學者誤人子弟。」
這本書於1990年日本再出版,依「被出賣的台灣」與留日的台灣住民也不少。相信看
過原文書的人也是有,但選擇願意講的知識分子多嗎?或語待保留講一半。
玩味的點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