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升小高一的時候
我親戚問我,你要念理組還是文組?
我說:文組。我想讀人類學。
親戚們:哈哈哈哈哈沒出息,男生念什麼文組?
於是,因為家裡的壓力,我只能選擇理組
高一結束了,要升高二,已經確定要選理組了,我想選二類
我親戚問我,你要念二類還是三類?
我說:二類。我想讀財務工程。
親戚們:哈哈哈哈哈沒出息,男生念什麼財務?
於是,因為家裡的壓力,我只能選擇三類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實質影響力吧。抱歉離題。
六個學期,我的物理被當四學期,化學被當四學期,數學被當三年,生物被當四學期
高中學測運氣比較好,我升學那一年科大分數還不高,隔年就飆高了
學測那年,我考上國立科大,好不容易找出興趣
考了一個真正喜歡的研究所,結果還是被笑要去採礦找外星人。
只好換考一個自以為符合他們期望的研究所
結果自己卻讀不來,但被笑還是一樣被笑。
我想說的是,所謂的不准選文組,事實上只是一個很扭曲的期望投射而已。
因為自己期望怎樣,所以孩子一定要怎樣,豈不變態?
有些孩子適合讀什麼,有些則不。
而像我這樣的孩子,會因為想要去迎合父母以及家人的期待
然後強迫自己作不想作的事情。
這樣的孩子心理在小時候就被磨得很變態了。
因為根本沒自己的主見,甚至是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想迎合爸媽與家人而已。
前面有位念建中的板友說,他數學很爛但是還是撐到交大
你很幸運,我想你大概是像黃國昌老師那樣吧,智商高。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智商150,有些事情是怎麼也撐不過去的
我能體諒我家人對我的期望,也能夠了解他們的失落感。
所以,當我有一天成為別人的家長或者親戚時
我會很鼓勵孩子喜歡什麼科目就讀什麼科目。
文組也好,理組也好,二類、三類都好。
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喜歡、不會後悔就好。
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有這種想法,臺灣的文組就不會這麼不被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