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jochen (人言而無信就是兆玄)》之銘言:
: 那為什麼這個瑞典魔術師念 唉ㄎ一呀?
: http://forgetfulbc.blogspot.com/2015/01/bandana.html
: 有沒有瑞典人自己都搞不懂自己國的發音的八卦....
: 稍等...我現在才看到同一個網頁下面的另一段影片
: 不知道是不是惡搞找個美國人裝成瑞典口音,瑞典姓名 (影片本身是惡搞)
: 但這個人卻是唸 衣ㄎ一呀
這問題很簡單。
1.在純英語的語境裡,照英文讀。
類似地,在純中文的語境裡,日本名字也照中文讀法讀
例如田中千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T8aCPICT8
0:10
讀作「ㄊㄧㄢˊ ㄓㄨㄥ ㄑㄧㄢ ㄏㄨㄟˋ」
難道她不懂日語?當然不是。
改拼成羅馬拼音,又回復了 Chie Tanaka。
她在中文中讀日本也是讀成「ㄖㄧˋ ㄅㄣˇ」(日的音對她有點難)
而非讀成にほん。
瑞典人在純英語的語境裡,
他讀「瑞典」一樣依英語讀 Sweden(0:30),
而非讀 Sverige(實際音標參考維基)。
只有一個主持人報錯而英語沒有的:
那個Häckner 的 Hä,主持人讀成類似英語「Hut」的hu(0:06),
而他自我介紹時讀正確讀音:讀成 hε。
因為那個打兩點的字英語沒有。
換言之,讀純英語時,
瑞典人也知道要轉換讀法。
2.在非英語的語境裡,沒必要依英語讀。
這個就很清楚了。
英語本身經歷了 the Great Vowel Shift,
(簡單介紹一下:就是母音系統變遷得很奇怪)
卻又保留了保守的拼字系統,
才導致了今天英語母語者的直覺讀法在字母上很怪。
但英語本身已經習慣那樣子,他們有他們的習慣。
然而在非英語的語境,例如中文裡,
要嘛照翻譯去唸就好,
要嘛依照原音,
沒必要非得照英語去讀。
例如
http://en.wikipedia.org/wiki/Iraq
在英語會習慣把他讀成/aɪ'raek/
中文翻譯「伊拉克」還比英語接近原音 ‘iraaq。
英語開頭i 習慣讀成 ai,
還有英語 r 有點圓唇,但其他語言不是這樣。
尤其阿拉伯語 r 其實是彈舌而不圓唇!
如果你是純粹在讀英語,那讀成 /aɪ'raek/ 也不妨。
但讀中文的時候給他來個「哀瑞克」就太讓人吐血啦!
(就有那種CCR心態的教授,
用糟糕透頂的Chinglish去讀所有非英語的人地名,吐血!)
這裡尤其討厭的是英語字母的讀法太違反拉丁字母常規,
而對非英語母語使用者的我們而言更是摸不著頭緒。
像是拿 YA 來拼「葉」,很顯然就是被英語搞亂了的亂來。
真要用英語拼,也該用 Yeah 或者 ye。
啥「多拉A夢」的A也是亂七八糟!那個字正規用法是「啊」啊!
舉個例子,經濟學上鼎鼎大名的 Slutsky,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gen_Slutsky
注意英文維基反而很好心地標上正確的音標:
是「SLOOT-skee」而不是「死拉此幾」。
中間的u讀如loose的oo而非but的u。
我知道對正常的美國人的音感而言,
他們會把u讀成像but那個u的感覺,這是英語習慣。
但畢竟原文不是英文。
在純讀中文時讀到這位老兄,用接近俄語式的讀法去讀他好些。
當然啦因為臺灣許多教授是留美派,讀音跟著美國跑,也毋庸深責。
而且他們也確實不懂啦。
不過我自己是覺得自己要抓住正確的音好些。
就像說假如華人陳被拼成Chen,
總不能在讀中文時也硬把他讀成/tʃ’εn/吧?
好啦我知道某些CCR喜歡這個調調……
3.題外話之一
某些情況涉及譯音根本沒有該音,
這種情形下用近似音去讀也就好了。
舉個例子,法語的小舌音 r,
某些不懂音理的把他當成ㄏ,
這不太應該。
毋寧反而用歷史譯法當作ㄌ好些。
看附圖,真正法語用到笑聲「哈哈」
還是寧願把那個不發音的h抓回來而不會亂用「RA」。
http://ppt.cc/vUMt
畢竟當代法語 r 音並不是 ㄏ,
在怎麼譯都兩難的情況下,
依歷史慣例把他當作ㄌ來譯是好些的。
4.題外話之二
另外則是習慣問題。
二戰德國的名戰機 Me109(這要軍武宅才知道了吧,哈哈!),
德國讀法習慣讀成「百九」((ein)hundertneun)
但英語習慣則把他叫做「一○九」(one-oh-nine)。
我自己讀中文也還是習慣用「一零九」去讀,
不管原文了。
網路上還可以搜到有人討論俄國的La-5該怎讀的,
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