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灣要自己製造民航機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Sino Swearingen Aircraft Corporation,簡稱SSAC)
是由台灣的統一集團、慶豐集團、太平洋集團、台翔航太、開發基金、中華開發等公司
1994年投資成立的「華揚航太」,在1995年
與美國SAI公司各出資50%合組的小型商務飛機製造公司
成立原因除了台灣想要發展航太工業,也有政治考量
當年台灣向美國購買F-16戰機,取得價值數億美元的工業合作額度
經當時時任美國聯邦參議員洛克斐勒引薦促成這項台美合資案
洛克斐勒也是後來促成前總統李登輝成功訪美的要角之一
華揚史威靈成立初期,航太工業景氣欠佳
華揚史威靈原定1998年開始生產第一架飛機
但過程中出現設計錯誤,進度嚴重落後
面臨其他生產類似飛機的公司強烈競爭
靠著政府不斷增資,才得以維持營運
截至2000年為止,台灣對華揚史威靈的投資金額
已從最初的5000萬美元,增加到2億5000萬美元
華揚史威靈研發的小型商務飛機SJ30-2,在小型商務客機機種中
具有航程較遠、速度較快、價格較低廉等優勢,是全球續航力最長的小飛機
2001年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小型商務飛機的安全與隱私性重受青睞
SJ30-2訂單大增至超過300架
2005年10月,SJ30-2終於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
頒發的型別認證(TC),可以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SSAC資金實在「燒」得太快
再加上公司內部出現鬥爭,讓這家公司開始走下坡
2006年8月,SJ30-2量產的第一架飛機就發生
機翼裝歪的狀況量產時程延誤,公司面臨經營危機
經濟部緊急派漢翔團隊等專家前往補救
截至2008年3月止,政府前後投入SSAC的6.19億美元資本全數用罄
公司還積欠應付帳款9918萬美元
(其中包括由耀管會、國發基金貸款的8618萬美元)
在此同時,華揚史威靈尋覓策略性投資人並不順利,多次功虧一簣
事後才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IDC創投公司簽署合併協議
由EIDC投資1.5億美元取得80%股權,分期償還耀管會融資
一直到現在,華揚史威靈的財務官司案仍然還沒有解決
看完了華揚史威靈的故事,讓台灣人自製民航機的願望,如同南柯一夢般的破碎
事實上,飛機公司製造一款新飛機,往往是一場世紀豪賭
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就連當年波音公司留名青史的Boeing 747客機
也是波音公司押身家梭哈的世紀豪賭的成品,為世界上第一款雙走道的廣體客機
為了這款世紀客機,從機身、機翼、駕駛艙、內裝、引擎、製作廠房...等
全部都要重新來過,Boeing 747的開發和新廠房的建造
讓波音公司幾乎陷入破產邊緣,甚至要向銀行借款,在首架飛機交付前數個月
波音公司再度要求增加資金以完成Boeing 747的開發
如果銀行拒絕波音的請求,波音公司可能就要面臨倒閉
最終,波音的賭注不但成功了,並支配了接下來的數十年的大型飛機市場
接下來講Boeing 777,這是波音公司的第二次世紀豪賭
同樣也是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
這次波音公司學聰明了,把許多飛機的零件採用電腦繪圖設計
同時也把前艙、機翼、尾翼、引擎整流罩、機翼前緣組件、機翼活動面
起落架、支撐架、鼻輪、艙門、鰭片和天線等,分別承包給世界各地的不同公司
這樣就可以節省不少研發製作的生產成本
日本公司川崎重工業、富士重工業和三菱重工業組成
「日本飛機發展公司」負責777約20%的零件製造
而大韓航空也參與承包小部分零件,最後在波音本身的監管下
完成飛機組裝,並執行試飛
波音投入了大量資源以開發777,是第一架完全由電腦設計的商業飛機
結果證明波音777是一款成功的飛機
事實上,民航客機的生產與製造
除非你的飛機不會賣到別國,或是飛到別的國家去
否則就一定要跟FAA(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和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打仗
飛機上大到結構材料,小到螺絲燈泡墊片,甚至一塊標示牌
每一件只要裝上飛機使用的東西就必需要符合認證規範
FAA和EASA的航太專家從飛機引擎到結構,都會有人挑戰
飛機就算買成熟的零部件,組起來也是要打仗的
而且就算仗都打贏,不要說能否大賣,能否銷售回本都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為航空公司買任何一架飛機,都是極為慎重的決策
航空公司不會因為不買飛機而倒閉,卻會因為買飛機而破產
上一個大膽買A380的天馬航空(BC,Skymark Airlines)已經在前些日子開天窗了
就連中國大陸的中國商飛公司開發ARJ-21和C919
都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情,最後還要靠中國大陸政府強制
要求如中國國際航空(CA)、中國南方航空(CZ)、中國東方航空(MU)...
等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採購一定數量,才能維持其研發與生產
不然這些中國大陸品牌的客機,你覺得有誰會想要買單?
而且航太科技的關鍵技術,有很多都是自己留一手的
日本的三菱重工業、富士重工業、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JAMCO...等
也是在經歷過漫長的時間,與波音和空中巴士合作,提供零組件生產了許久
暗地偷了一堆波音和空中巴士的航太科技
才漸漸有辦法自己研發出MRJ(三菱支線噴射客機)的
基本上個人覺得MRJ很適合給國籍航空公司(ex:華信、立榮、遠東...)
開闢兩岸、日本三線四線城鎮,以及國內航線的用途
不過MRJ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這個改天再說吧
因為這個故事相當長,要講到日本航太重工業與美國波音公司的合作關係
說穿了航太事業是個非常燒錢的事業
而且這錢燒下去就是豪賭,賭輸了就是血本無歸
再加上現在對於飛行器的安全設備要求越來越嚴
成本也越來越高,銷售也越來越難
很多專做航空器的公司往往走向併購,或是代工的途徑
國際分工合作,已經成為了航太事業的趨勢
舉凡幹線客機,現在只剩下波音和空中巴士而已
又如支線客機,則是有巴西航太工業、加拿大龐巴迪航太、歐洲ATR
中國商飛、日本三菱重工業這幾個,說真的也很難在多容納一個競爭者
稍微野人獻曝一下
不知道這樣子有沒有回答到您的問題呢?
以上,如果有需要補充說明的地方
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囉,謝謝
PS:日本三菱重工業的MRJ,台灣的漢翔公司有參與研發與製作喔
※ 引述《magician8 (六鳥俠魔術師)》之銘言:
: 認真問卦
: 台灣可以做出IDF高難度戰機
: 那有能力自己造民航飛機嗎
: 匪國如此弱後都有能力造飛機了
: 台灣這麼先進的已開發國家
: 應該也可以吧
: 只是成本考量
: 所以不投入研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