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mpire (大臺灣帝國)》之銘言:
: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門面,
: 也是最能展現國力的象徵之一。
身為台南人,也認同遷都
但應該是台中、彰化之間,而不是台南
中部的移民文化,剛好平衡了台灣南北的思想差異
相對來說,不會有台南市這種因地緣所造成的心理歧視
也較少台北市依據經濟能力、社會地位而劃分階級,所帶來的壓迫
我覺得中部一帶,人與人之間是比較平等的
這應該更適合作為「政治首都」的一個根基
今天的台北,很明顯沒有首都的基因,歷史原因支撐的首都是脆弱的
首先我想先談談經濟面向,過去的清朝、日本時代,經濟是政治中心北移重要的原因
但台灣經濟結構過度向日韓傾斜的時代已經結束,且中國的發展往往是北政南經的
未來應該著眼於大陸南方二線城市,還有更為重要的南亞與非洲東岸各國。
其次腹地問題是常常被大家討論的,不過舊台中市八區其實也不大
(台北市 271 台中市 163,單位平方公里)
地形圖可以參考 http://www.sunriver.com.tw/images/relief/relief_001cb.jpg
跟台北一樣有著天然屏障,且形狀狹長,幸運的是附近有著廣大的平原可以當腹地
如果台灣要在台中彰化一帶重新建立首都,這個初衷,應該是要記取台北市
因為政治經濟合而為一,政商關係過於綿密所導致的社會問題
政客、黑心商人、不肖媒體因利益互相結合,如何仰賴制度來杜絕人性的脆弱面
過往台北市就是這個先天的培養皿,我們應該引以為鑑,重新省思首都的制度。
最後是國土規劃政策應該重建背後的邏輯,也就是台灣城市化過程中的資源分配
我們不難發現,台北市幾乎獨攬高薪、高附加價值、無污染、食物鏈頂端的產業
比如說金融、文創時尚、新聞媒體、軟體高科技、科研教育、醫療生技
台灣很小,但這個過於貪婪的城市幾乎讓其他地方沒有生存的空間
承接製造業、重工業、石化燃料的城市,因附加價值低需仰賴政策上的補助
地方居民還需要忍受污染、低薪、城市規劃雜亂、不良的居住環境
像是新北、桃園、彰化、高雄、台灣許多城市都有這個困境
而更多縣份更因為國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的糧食,而保留大量農業應付需求
在地的人們卻是長期處於低薪、老齡化,教育醫療環境更是相差遠矣
我們應該思考在先天環境下,北中南跟首都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
而不是像今日的台北市,因為首都身分而貪婪到什麼好的都要納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