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推動創新創業 先破除三個迷思

作者: amadis0131 (漫遊紅樓的賈寶玉)   2015-03-17 09:35:29
推動創新創業 先破除三個迷思
2015-03-17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3月台灣發生太陽花事件,青年怒吼響徹全台,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又讓馬政府重摔一
跤,自此,不論中央或地方,都掀起了一股連接網路世代,並向青年尋求和解、遞橄欖枝
的熱潮。在眾多對青年傾斜的政策中,鼓勵青年創新創業成為「重中之重」,不過,從近
來中央與地方力推創新創業行動中,隱然有一股「泡沫」與「迷思」快速滋長,值得政府
警惕,以免好心辦成壞事。
這當中,首要討論的迷思就是,近期包括中央及地方,似乎都有普設創新創業園區的想法

舉例來說,目前中央規劃推動的創新創業園區,光是在台北市,就有好幾處,包括同樣標
榜要做國際鏈結的空總基地、花博園區,教育部最新規劃要利用信義區的陸保廠做為青年
創意生活城,行政院長毛治國也以實際行動,要讓出金華街閣揆官邸作為社企聚落。
至於在年輕族群擁有超人氣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規劃今年要在台北市成立十處以上的「
新創基地」,地點包括了南港瓶蓋工廠、三創園區等。
在台北市之外,已有多位立委要求中央考慮區域平衡,在其他縣市也要設創業園區;近期
向國發會表態,有意「複製」花博園區的地方縣市,就有高雄、金門、台南、屏東等。
年輕人需要創業空間是事實,但是從中央到地方,若是沒有一套縝密的規劃與設立邏輯,
任憑雜亂無章、沒有區隔、沒有特色的創新園區在全台到處林立,當心重演過去十多年來
台灣都在費心處理的「蚊子館」問題。
全台哪些地方適合做創業園區、該彰顯地方還是國際特色,建議中央、地方以及立委,好
好問一下創業家的實際需求。再者,網路創業時代來臨,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實體園區
嗎?抑或是,大家應該把焦點擺在「看不見」,卻也更重要的法規鬆綁工程,及回到根本
面,好好想想如何充實台灣的創新生態系統。
第二個迷思是,政府鼓吹創業,不能只編織美夢,而不提示風險。日前,國民黨籍立委張
嘉郡在立法院提出了一個殘酷的數據。經濟部告訴她,一般民眾創業,一年之內會有九成
公司倒閉,剩下來的一成,未來五年存活率低於10%。她的說法也頗呼應,先前聯發科董
事長蔡明介出席台大企業徵才博覽會時所說,創業成功率低於十分之一,年輕人不要為了
創業而創業,早期的就業經驗,也能為日後創業奠定殷實的基礎。
政府鼓勵創新創業,不能只炒短線,甚至「慫恿」出一波只求速度、不求質量的創業風潮
。政府要重視的是長程的創業續航力,也就是,深刻理解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政府的
責任除了在早期創業階段,協助青創家、社企家能快速找到「第一桶金」外,也應協助青
年做好風險控管、財務評估與產品商業化驗證,以便跨越腳下隨時會冒出來的「死亡幽谷
」。
第三個迷思是,中央及地方推動創新創業,不能窄化為青年政策或是青年議題,而忽略了
創新創業往往可以扮演推動產業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積極角色。不先跳出狹隘的思維範疇,
政府就很難答覆外界常有的質疑:近期政府傾內閣之力推動創新創業,投注這麼多的人力
、資源與預算,除了解決青年低薪、緩解世代掠奪的問題外,到底能為實質經濟發展,帶
來多少貢獻?
一個好的創新,可以變成創業,也能為現有產業注入活力,甚至是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產業
。為此,政府要加強的功課,不僅是補足經濟面的論述,還得在實際行動上,讓創新創業
可以在政府力推的產業升級轉型工程,扮演關鍵角色。政府可以做的事不少,例如促成年
輕的創新創業者與既有產業界對話,乃至經驗交換與技術合作,讓創新創業成為每一世代
能共同努力的目標。
http://udn.com/news/story/7338/769794-%E7%B6%93%E6%BF%9F%EF%BC%8F%E6%8E%A8%E5%8B%95%E5%89%B5%E6%96%B0%E5%89%B5%E6%A5%AD-%E5%85%88%E7%A0%B4%E9%99%A4%E4%B8%89%E5%80%8B%E8%BF%B7%E6%80%9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